雖然沒有道具,孩子一樣演得開心
從上課的「文章眉批」到「架構表格」的呈現
將近兩堂課下來,孩子竟不顯疲態,這是非常有趣的一堂語文課。
運用適當的教學技巧變換,孩子不斷的與教材和老師以及同學三方密切互動,影響所及,是學習的熱情被激發,還有學習成果的快速有效的呈現。
時間的關係,只能預先製作形式結構表,其實,這部分應該要帶著孩子在課堂上慢慢完成,孩子就能經歷從上課的筆記中,如何整理成一目了然的圖像或表格的過程。這是非常重要的讀書方法之一,學習將訊息處理得有條不紊,就能讓口頭或文字表達更加精準有序。
記敘文的「大意摘寫」要這麼教!
恩師吳英長老師常打趣:「教大意都很大意!」一語道破語文科「大意摘寫」的隨便與馬虎,或者說,老師們根本不知道能怎麼教得透明精彩。
當我們把整篇文章的結構找出後,依據結構每一段的摘要,選用適當的關連詞銜接,串聯起來後的便是本課大意。
我請孩子從我們的結構表中,指出哪些其實已經是各段摘要,並且將孩子發表的
超寫在黑板上。本課大意摘寫如下:
老榕樹有扎在土裡的根,粗壯的樹幹,濃密的樹葉。
和風吹拂,鳥兒在樹上叫著,孩子們在樹蔭下遊玩。
大家只讚美樹葉,忘了留意樹根。
樹葉挺身說明了樹根的重要。
最後,大家都明白了這個道理。
別小看這項工作,精簡文章的能力,絕對需要一步步清楚透明的教學,否則,「黑森林裡抓黑貓」,非資優生,永遠學不來這些抽象化的能力。 「讀寫合一」的語文科教學 雖然時間緊迫,無法藉由這次的教學,讓孩子延伸至寫作,但是,事後,還是 在跟該校中文老師的教學觀摩研討會中,將教學設計的概念與流程做了完整的陳述,讓老師們理解何謂「讀寫合一」,也就是我常說的「寫作不必另闢戰場」。 以此課為例, 花了不少時間討論老榕樹,因此,我想讓孩子從「仿寫」和「擴寫」的方向來延伸寫作。「仿寫」老榕樹的背景,「擴寫」老榕樹曾經遇見過的兩件印象深刻的事件。 寫作綱要如下: 老榕樹《翰林版三下課文》 1. 路邊的空地上有一棵老榕樹,他的根深深的扎在土裡,粗壯的2.樹幹伸出有力的臂膀,把濃濃密密的樹葉撐開,像一把綠色的大傘。 3. 炎熱的夏天裡,這把大傘擋住了火熱的陽光,留下一片涼爽的4.綠蔭。孩子們最喜歡在樹蔭下遊戲,玩累了還可以靠在樹幹上,舒5.舒服服的睡一覺。有時陣陣微風吹過,綠色的葉子隨風起舞,招來6.許多飛鳥吱吱喳喳叫著、跳著。榕樹上是鳥兒們的天堂,榕樹下是7.孩子們的樂園。 8. 有一天,一陣和風輕輕吹過,看見榕樹青翠的葉片,在陽光下9.閃閃發光,忍不住讚美說:「好美的綠葉啊!山裡頭上上下下再也10.找不著這麼美的大樹了,難怪每天日出日落的時候,鳥兒們總是11.喜歡到這裡來唱歌。」 12. 樹上的鳥兒聽見了和風的話,高興的說:「是啊,是啊!幸好13.有這一大片又濃又密的綠葉,給了我們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就連14.路過的行人,也總愛在這兒停下來休息。」 15. 小朋友說:「我喜歡在樹蔭下遊戲,更喜歡在樹下跳舞,要是16.沒有這一片綠蔭……」 17. 「等一等!」突然有一個聲音打斷了小鳥的話,原來是榕樹18.的葉子說話了。 19. 「謝謝你們的讚美,但是大家不要忘記深深埋在樹底下的樹20.根啊!他終日不見陽光,默默養育著我們,要不是樹根給我們養21.分,我們哪能長得這麼青翠呢?」 22. 樹根在地底下聽見了樹葉的話,欣慰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