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要怎麼教?
怎麼讓孩子會寫新詩?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突然想到我和女兒們的對話。
三個女兒嘰嘰喳喳正談論著 × × × 女生〝很正〞 ,〝超正〞,是個正妹…
「ㄟ,女兒,什麼是正?為什麼她長這樣叫正妹?正的條件是什麼?」
六顆大眼睛很有默契的瞪著我,彷彿我是外太空來的,接著,冷冷的丟下一句話:
「反正跟你說你也不懂!」
「哼!我不懂,為什麼我會不懂?好歹我還是有鑑賞力的歐巴桑啊!ㄚ… 是怎樣?瞧不起人喔!」我忿忿不平的抗議。
「當你問『什麼是正?』你就〝遜〞掉了,就知道你永遠不會了解那種FU!那是一種直覺,說不上來,只有我們這種有默契的才知道啦!」不削的說完又嬉鬧著,留下一臉錯愕的我。
說不上來的直覺,對呀!新詩好像也有這種FU耶!
從國語課文中,教孩子寫新詩
怎麼教孩子寫新詩?
既然新詩跟正妹一樣,也沒個準則,那到底該如何讓孩子學會寫新詩呢?
真的沒有辦法教孩子寫新詩嗎?真的是束手無策嗎?
整個國語課程中,新詩的比例佔了很重,從一年級因為考量字數而採用的敘事詩,到六年級可以讓人眼睛一亮的大詩人余光中先生的作品,我們都在讀詩,可是,為什麼我們無法讓孩子學會寫詩呢?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呢?閱讀理解嗎?寫作練習嗎?
讓我試著為你寫詩
為你寫詩
多美的一句話!就讓孩子試著為心中的想望或事物寫詩吧!
怎麼寫呢?
翻開所有的詩歌,在小學階段大多以敘事為主,一方面易懂,另一方面則易學。
結構上都還抓得到「起、承、轉、合」的概念,語意的理解上也不構成困難,最難的應該是語句的凝練與粹取,這大概就是所謂「那種教不來的FU」吧!
《媽媽的鏡子》大解構
為了克服這樣的窘境,我不信邪的,在這學期六下南一版第二課「媽媽的鏡子」來回提問,就是要讓孩子去理解原來的一篇記敘文,可以變成一首敘事抒情詩,而,這樣的一首敘事抒情詩,它到底運用了什麼手法呢?
這首謳歌母親、懷念母親的詩,改寫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塞佛特〈Jaroslav Seifert〉的作品。詩中表現母親的辛勞、默默衰老,她逝去的青春以及「我」深切的思念與悲傷…全從一面小鏡子折射出來,其角度之新,構思之妙,詩藝之精湛,令人擊節讚賞。
以下是上課時跟孩子討論的問題:
【一】文章主旨
l 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呢?為什麼你會這麼認為?
l 題目「媽媽的鏡子」,重點是講媽媽還是鏡子呢?為什麼你會這麼想?
l 如果重點是鏡子,那麼在這裡鏡子如何被利用?作者為什麼要用這個物體來呈現他的寫作重點呢?
【二】文章形式結構
l 找到鏡子來貫穿全首詩之後,接下來,整首詩的結構,是用什麼來銜接呢?時間順序?事件順序?還是其他?
l 作者想藉由詩歌來呈現媽媽的一生,他如何選擇一生中的事件呢?這些事件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性?順序性如何?
l 整首詩首尾有呼應嗎?從哪裡看出來的?
【三】文章內容探索
l 選擇了事件之後,如何裁剪?如何織入文章中呢?需要注意什麼?
l 整首詩用到的修辭技巧有哪些?哪些佔最大部分?這些修辭用得恰當嗎?為什麼?
l 讀得出來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嗎?這些材料用得合適嗎?為什麼?
l 藉由這首詩,你能推論出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媽媽嗎?從哪裡看出來的?
l 整首詩中,讀得出來作為孩子對媽媽的心情複雜感受嗎?有哪些情緒感受呢?請一一列出,並說明,你是從哪裡讀出來的?
【四】讀者回響
l 讀完這首詩,妳有沒有想到如何模仿他的寫作手法—藉物抒情?
你會想用什麼物品來寫媽媽?為什麼?
l 讀完這首詩,你最想跟媽媽說的是什麼?為什麼?
l 這首詩,有讓你發覺你對媽媽更深一層的了解嗎?為什麼?
其實,整首詩探究之後,可以發現,最終,詩還是得回到「主旨」與「內容」,尤其新詩,形式並不是最重要的條件,因此,學習寫新詩,跟寫一篇文章是一樣的,真摯的情感,動人的情節,凝練適切的語詞,巧妙的抒發…
詩,沒有捷徑,卻有路徑,
詩,沒有方法,卻有手法,
詩,沒有情境,卻有意境,
路徑、手法,意境,都在慢讀細讀的的過程中緩緩湧現
至於,該怎麼學習寫詩?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定論,我好像也沒能有什麼好方法教孩子寫詩,我只想說:就寫吧!
練習將「記敘文」改寫成「新詩」 - - 永遠的蝴蝶 第六課《永遠的蝴蝶》是麥克‧維曾巴赫〈Michael Welzenbach 〉作品,原文的標題是《永遠的蝴蝶 - - 有時美麗會與你相遇》,藉由主角童年的一個捕蝶經驗,引出內心深處的一次感動,進而讓這美妙的體驗化為永恆深刻的回憶。 其中,主角在事件中的心情轉折,自豪 → 遺憾 → 驚喜 → 不捨 → 體會愛 ,最是動人,也是文章精妙之處。作者鋪陳的技巧高明,看似簡單的描述,卻蘊涵著作者綿密動人的思緒,那餘音繞樑的美感,層次分明,寓意深遠,帶著讀者彷彿身歷其境,隨著劇情的變換,我們也倘佯在蝴蝶翩翩飛舞的熱帶島嶼中。 最後一句「愛,可能就是這樣吧!」,畫龍點睛,引人深思,也激起了我想要讓孩子將此篇上乘之作化做詩歌的想法。 就 寫詩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