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應該由老師片面決定上什麼?該怎麼上?學習權應該回歸孩子,

課前問清楚他們懂了什麼?哪裡還不清楚?

遠比老師亂槍打鳥的教學來得精準有效又有趣!



由學生自己發現並歸納新概念的「特色」或是「陷阱」,老師只負責提問,引導探索,

遠比老師一味直接說明來得有趣又奏效。




一、教材介紹

二下康軒版數學第一單元是乘法(),主要是延續二上九九乘法中,3679的乘法。

二、老師的教學思考

溫老師想讓學生知道,不管任何學習應該知道以下幾件事:

() 為什麼要學?(目的)

()如果要學這個新東西,有那些舊經驗可以幫助你呢?(舊經驗)

()從哪裡學起?學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事情?(新概念的重點與關鍵)

()進入新概念之後,需要加強或是補救的地方是?

如果在任何學習前,孩子都能針對這些問題自我提問、偵測及回答,我們才能說,已經培植了所謂「帶著能力走」的學生,也就是所謂的「監控系統」。

 

三、教學過程及提問

(一)   為什麼要學乘法?(目的)
 
學生已經嘗過乘法的甜頭,紛紛發言表示乘法的妙用。


(二)    你所知道的乘法是?

這個問題很重要,一方面複習學生對乘法的舊經驗,另一方面則收集學生不清楚,或是似是而非的乘法概念。孩子很快回答了「被乘數、乘數、積」、「倍數」…。

不過,為了要更清楚他們對「倍數」的概念,我問了幾個問題:

(1)   倍數的意思是什麼?

(2)   乘法跟加法有什麼關係?你的意思是?

(3)   加法的題目一定可以用「x」法嗎?為什麼?

(4)乘法的題目可以用「+」法解決嗎?怎麼做?

 

 

(三)   乘法的文字題,有什麼特色?(長怎樣?)你怎麼知道的?

●問了這一題,孩子都傻眼了!孩子大概都知道哪些題目可以用乘法解決,卻很難用口語表達清楚,這些題目到底有什麼特色。

( 雖然老師知道是 單位量x單位數= 總量  但是,這些抽象的名詞,不急著讓孩子知道,重點是能推演出相同概念即可 )

●趕緊請孩子找課本的題目,然後小組討論,看看這些題目到底有沒一樣的地方?
(雖然這些都是老師尚未教過的課本題目,可是跟二上乘法題型都一樣,孩子只是從沒注意要分析歸納出特點)

●後來慢慢引導孩子,去探索發現並且歸納出其中幾個重點,而且請學生大聲念出題目時,每一個重點都停下來,想想,是不是如此?






(四)   請學生開始寫課本「練習百分百」4個文字題

    4個問題中,12題沒有問題,也測不出「單位量」、「單位數」的清楚概念,但是34兩題,正好看出孩子剛才上課是否理解,「單位量x單位數= 總量」。
 

    結果第3、4題,全班有4個孩子,算式還是寫錯了。


答案應該是「9 x 6 = 54」才對。

(五)   補救教學

    個別訪談學生寫「錯」歷程及其思考錄影檔(為學生隱私,故不在此公開)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教學過程,因為這樣的訪談,才發現學生真正的錯誤在哪裡,不急著去教他,而是請他自己說明為什麼會寫這樣。

請特別優秀的學生在旁聽,讓他明白同學為什麼會錯?如果要教她,應該從哪裡著手。這麼一來,高成就孩子便能真正擔任小老師的角色,幫忙老師指導低成就孩子。因為要指導他人,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些高成就孩子更能到達「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境界。


這是一位高成就孩子,確定同學是哪裡不懂之後,一步一步慢慢引導同學用圖畫確定「單位量和單位數」的過程。
步驟非常清楚且用心,溫老師感動不已!

四、 教師教學後的思考表白

    教學前「問思教學」大發威

不急著直接進入課本,先花1節時間,問出學生學習這單元的目的、舊經驗、新概念注意事項,看來是花時間,結果卻是省時又具效益,因為,接下來教學都在解決學生真正面臨的「問題」,彈無虛發一次達陣。

 

●教學中「解題」學生自己做

  澄清了新概念的解題注意事項,請學生自己寫題目,老師行間巡視,可以立即發現學習狀況。

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突破及挑戰。以往我們認為學生一定要跟著一步一步做,每一題都要老師「示範」後,再請他「練習」或「模仿」,這次打破這樣的想法,發現學生因為先前的「監控系統」發展堅固,爾後的解題便能「步步為營」,自己告訴自己哪裡有陷阱要小心。

這樣學習能力,肯定會比只是傻傻地跟著老師一步一步走,來得清楚且穩定,因為光是他得自己小心翼翼「讀題」,發展「解題策略」,實際「解題」,就足以成為一位獨立的學習者了。

●教學後的補救教學策略奏效--

傳統補救教學施以大量同題型再度練習,恐怕無法精準命中要害。因為用錄影方式訪談,我嘗試一步步提問,幫他理解到底問題在哪裡?而非老師來斷定,然後直接教他。藉著澄清的過程,意外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根本不曉得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一旦真正了解之後,他其實有能力「自我療傷」,老師只是引導他去發現的人而已。

●讓高成就孩子有能力指導低成就同學

高成就孩子能否指導低成就同學,關鍵是他能不能確定同學到底哪裡不懂。

藉由錄影訪談,高成就孩子在旁聆聽,便能掌握同學需要幫忙的地方,老師負責診斷,高成就孩子幫忙施教,教室人人都有事做,師生雙贏,同儕合作學習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