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家長,您教孩子做「數學題型」分類、歸納了嗎?



讀不懂文字題,不只是閱讀能力不足,題目沒有分類更是關鍵!!!

以下就以二上康軒版數學「第二單元直式的加法、減法」教學,來說明數學並非只有演算技巧,唯有孩子能從巨觀的角度剖析數學內涵,不只會「解題」,還要會「出題」,數學才算是教完了。

溫老師教學:

(一)   單元主題解讀:

就像寫一篇文章一樣,文章的題目很重要,從題目中可以「預測」接下來要學習的概念,讓孩子對新單元有所準備。
另外順便引出「舊經驗」,老師可趁機了解孩子的起點行為到底在哪裡。

以這一單元為例,題目是「直式的加法、減法」,一看就知道會有兩個重要的學習議題:

第一、加法、減法的直式練習,因為是二上了,所以一定有進位、退位的概念及技巧練習。

第二、這些技巧學會之後,要學習如何把文字題分類,並且自己出題考自己,否則,學生一定會搞不懂為什麼這題要用加法,那一題卻要用減法?

 

(二)   直式的加法、減法進退位,概念分解及熟練:

這部分的教學示範,課本的步驟流程非常清楚,在此略過不談。


(三)  「加法」文字題的分類、歸納:

    小組討論


請孩子討論這個問題,很明顯就是要開始省思,這個單元加加減減,
到底該如何「意識清楚」的將題型分類。




這一組1--4題都只出了兩種典型加法的類型,「合併」、「添加」,

一直到我提醒他們翻開課本看之後,才發現,原來還有一種題目也要用加法。






這組狀況也跟上一組一樣,可見,第三種類型就是我們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的題型。



    全班共同討論

老師帶著孩子在從課本中一題一題檢索,並且找相同與相異之處。然後在黑板上板書這單元加法問題的類型。
孩子會發現,課本的第一題,就是「合併」型的問題,這種問題是加法最典型的原型,因為一年級就是這種題目,所以一點都不難。

 第一種:合併型

第二種:添加型






第三種:乙比甲多,乙是多少?


教這種題目要這樣問:

(1)   題目中有幾個人?可以用甲、乙代替嗎?

(2)   誰的數量不知道?()

(3)   乙的數量比甲多嗎?()

(4)   那乙的數量要怎麼算?( 甲┼乙比甲多的數量 )

    老師將題目分類後的概念重點,在黑板上板書。


這就是讀書方法的訓練之一,不管哪一種科目,都得將訊息分析、歸納,
才能輸入到我們頭腦的長期資料庫裡。



  再  請學生拿出課本、習作大搜索(加法的第三種類型)

概念剛開始建立,一定要多用幾個同類型的問題強化,避免模糊不清,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把課本、習作通通拿出來比賽「尋寶」,孩子個個燃起鬥志,並且興味盎然,更重要的是,還有許多孩子似懂非懂,會有不少錯誤的指認,也正好趁此機會繼續說明與加強。




    回家作業自己出題及寫「心情小語--加法的秘密」










數學並非只有科學的成分,別忘了讓孩子寫下「數學感覺」,這才是完整的數學教學。












() 「減法」文字題的分類、歸納:

教玩了加法,減法的教學流程也一樣,這回學生更聰明了,所以教學的速度可以快一些。






謝謝易萱,畫得真是太傳神啦!

連講桌上的紅色籃子,也都如此細緻精彩,好厲害!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數學都很頭疼,不管是從小讓他提早接觸數學,或是在校時開始送去補習班補習,無非希望孩子能拿好成績,或者,至少不排斥。

數學跟任何一門學問一樣,當然有一些孩子很幸運,數學敏感度較強,若正好又有周遭環境輔助,一定容易愛上數學,也總是輕鬆拿高分,不過,畢竟這種天之嬌子少之又少,因此,學校教學能夠幫助孩子的是什麼?家長們又能在家為孩子做什麼呢?這一篇從「解讀」課本重點,到「執行」實作,重新審視數學教學思維,希望能對您及您的孩子有些助益。


PS: 這個單元的課本題目,可以用兩次。
第一次著重在「加、減法的直式運算」,特別是進退位的概念及技巧,如果此刻又加進題型分析, 對低年級孩子而言,恐怕會「霧煞煞」,搞不清楚到底要做什麼,所以一次教學一個重點最適切。
 第二次再看課本,就是針對「題型分類與歸納」,此時不必強調數字,只要求孩子讀題目、分析歸納題型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