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碉樓最具代表性的一棟--瑞石樓

典雅的西式樓頂,保留著傳統中式的建築元素,中西交會的美麗時光,在此凝結。

 


 
重新與歷史相會

喜歡旅行之緣由絕非一二,然,愛聽故事,愛憑弔已然逝去的歷史歲月風華,絕對是其一。

元宵的熱鬧尚未歇息,我和老公隨成大建築系傅朝卿老師,一同探訪廣東開平的碉樓。這團由傅老師的研究生主策劃,團員不是建築相關的老師就是研究生、博士生,我和老公因與傅老師十幾年的交情,幸運混入其中。眾人關注的建築我不甚懂,但卻不礙我行走之興味與拾獲,也許,碉樓建築散發的美感與逝去人事物交織成動人的故事網,已是普世價值的認定,無關乎專業與否。 




 
 有幸跟隨成大傅朝卿老師(中間圍紫色圍巾者)一起征戰世界文化遺產,已經邁向第19個年頭,

 這得來不易的緣分,為先生和我
開啟了旅行另一扇美妙的窗,總是踩踏特殊的景點,全程沒


 有額外惱人 的商業行為,這是何等福氣啊!

 

倉桑的碉樓,該從何處話起?就從吟詠巴金的文字開始吧!

 南國的風物的確有一種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裡一切都顯 出一種夢境般的美:那樣茂盛的綠樹,那樣明亮的紅土,那一塊一塊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還有明鏡似的河水高聳的碉樓。南國的鄉村,雖然裡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是表面 上它們還是很平靜,很美麗的!(摘自 巴金《機器的詩》)
 

 

赤崁古鎮的碉樓雖不明顯,羅列在潭江邊的商店街,卻是另番中西合璧建築的風情呈現,

破敗古樸的古街,映照在撐船人的腳下,房舍擺飾見異思遷,不變的是潭江悠悠的河水。



 

南國的鄉村,雖然裡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是表面 上它們還是很平靜,很美麗的!

碉樓的那一段青春歲月,曾經經歷的痛苦,而今,已幻化為飄零的永恆美感,留給無數後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無盡追思。

 

映照華僑血淚斑斑的一頁史詩

--我們錯過的是什麼樣的苦痛,在什麼樣的時代?

廣東開平,乃中國著名僑民之鄉,早在16世紀中葉,就有人遠渡重洋,到東南亞一帶謀生。到了19世紀中期,開平則出現了大規模國際移民現象。

鴉片戰爭之後的30多年的時間裡,美洲的華工已多達50萬,巴西的茶工、古巴的蔗工、美國的淘金工、加拿大的築路工,處處都見中國人的足跡,離鄉背井,日夜操勞,莫不希望能掙錢助家人早日脫貧。

其中,廣東開平有一半人走出了家園,總數達幾十萬。出去的人努力打造著自己的“金山”夢,將一筆筆血汗錢寄回家鄉,就是要揚眉吐氣,光宗耀祖。赤坎鎮新安村的村民譚積興與其夫人余懷春的悲劇,就是典型的華僑家庭的例子。1904年,譚積興婚後不久即赴加拿大謀生,離鄉時妻子已懷有身孕。次年,余懷春產下一女,獨自撫養。抗戰時期一家人經常挨餓,譚積興自離家後也一直未能存夠歸國的盤纏。直到1959年,譚積興才有機會到香港和妻子見了一面。這一面,也是兩人的最後一面,兩年後余懷春就病逝了。這對夫妻從結婚到死亡,一生只見了兩次面。而作為父親的譚積興則終生未見過在家鄉的女兒,最後客死異域。譚積興的家庭絕不是特例,出外打拼有人走運,一身榮耀歸故里,但客死他鄉的冤魂又何曾少過?









赤崁古鎮前,潭江上的捕魚人,滿心期待灑網,收回的卻是空網,心中可是徒嘆奈何?
 


 

血淚斑斑換來可觀的財富,於是,愛鄉愛土的華工,或者已是當地富人的華僑,忙著將洋人時髦的留聲機、柯達相機、風扇、浴缸、餅干、夾克……這些在當時極為稀罕的事物,乘風破浪,飄洋過海,一船船的運回家鄉,讓從未開過眼界,甚至還裹著小腳的家人,一躍成了鄉人欽羨之對象,也構成了當時一群開平人富裕且奢華的生活面貌。

除上述,舉凡華人最重的還是怎麼「光耀門楣」,此時,蓋一棟豪宅,既光宗耀祖又能傳家留香,最是實際不過了。

已經開了眼界的華僑,再也不能滿足中國的雕龍畫鳳,他們不懂建築,卻為眼前西方建築的美所眩惑,於是,特別有錢的請了專屬建築設計師,精心打造融合中西風格的洋樓,稍稍遜色請不起專業建築師的,也買了國外的明信片、畫冊,努力與從未出過國門的中國工匠比畫著,心裡已屬意的房子樣貌。

中西合璧的特點,果然在碉樓隨處可拾。拜佔庭式穹隆頂搭配著中國傳統紅木家具;歌德式大窗戶上雕著荷花葉的圖案;留聲機裡流淌的永遠是粵曲;西式客廳裡擺放著關雲長的供桌…。開平碉樓,充分體現了華僑主動吸取外國先進文化的自信、開放、包容的心態。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加上自己的審美情趣,融注在千辛萬苦建成的碉樓上,承接了傳統也通向著世界。而且,有趣的是,不同的旅居地有不同的建築特色,讓開平碉樓千姿百態,也難怪此處建築群要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館」。

 

碉樓的第一個景點 --立園  (當時最富裕的代表性作品)

以下全為立園園內的景觀照片:





 立園,位于開平塘口鎮北義鄉,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為11013.99平方米。

 它是塘口鎮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于二十世紀20年代回來興建的,歷時十年,

 民國25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


 1983年3月23日,開平縣人民政府把立園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10月10日,園主夫人謝余瑤瓊女士(謝維立遺孀),在美國欣然

與開平市人民政府互訂合約,誠意委托代管期為50年。













 立園既有中國園林的韻味,又吸收歐美建築的西洋情調,將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在中國華僑私人建造的園林中堪稱一流,也是中國目前發現較為完整的中西結合的名園。

 不過,走在立園更讓人感觸的是,「十年一覺揚州夢」,多少亭台樓閣,

  
雖有繁華的雕飾,並擁著最時髦的洋玩意兒,卻怎麼都留不住人聲喧囂的歡樂時光,


 後人遊此,更多的恐怕是「無處話悲涼」的感嘆!

 






 

 






 






 




 

 





 





這條運河是當初園主謝立維先生,直接從珠江開挖至園內的運河,為了運送國內外的建材,

可見當時的財力與野心。


 



 



 
  



 
 
立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別墅區、大花園區、小花園區。

 三個區用人工河或圍墻分隔,又巧妙地用橋亭或通天回廊將三個區

 連成一體,使人感到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亭臺樓榭,布局幽雅,

 獨具匠心,令人有巧奪天工之感。




 



 



 最是無常,最是心痛!

園主謝立維先生的第二個妻子潭玉英女士,與他只有一年的夫妻情緣,

愛妻過世,留下無盡思念,唯留一座別墅,弔念故人昔日風采。




 

鳥園,濃濃的歐式風情盡現。
 




室內花園,與鳥園相對,意謂「鳥語花香」

傳說,屋頂造型乃仿英國女皇的皇冠形狀。你覺得像嗎?


 




立園一切都是現代化,這是抽水用的〝幫浦〞,當時沒有電,他們卻有一套辦法可使用










 



立園邊的聚落,碉樓已無人居住,因為沒有電路、水管,無法過現代化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