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照例又要忙著給孩子打分數給成績,忙著忙著,突然想起十年前我曾讓一年級的孩子給老師打分數,這是件很有趣的實驗,當時還把過程寫了下來,後來刊登在人本雜誌。那一屆的孩子今年高三,正值水深火熱的準備學測,在此也祝福他們,那一直讓我很難忘記的孩子們!


這幾天忙著學校及家裡的事,也沒時間更新部落格文章,總有些虧欠的感覺,就先看看這篇文章吧!

老師的成績單

﹝民國89年寫的文章﹞

    不久前在一個研習會上,聽到一位國小老師,他讓班上四年級的孩子 ,給他的各科教學表現打分數。聽完不僅覺得有趣, 更意識到背後所隱含的意義-─師生間的互相信賴與尊重。

    期末照例忙著幫孩子打分數、做成績,可是今年卻覺得特別有意義,因為我也要讓孩子參與其中,幫我這個老師打分數。一方面真的是想了解自己教得如何,另一方面則好奇,一年級的孩子到底有沒有能力,提供老師一份成績單?若真能給老師一份成績單,他們又會提出怎麼樣的成績單?

    一開始,我告訴班上的孩子,請他們給老師打分數。看著他們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實在覺得好笑。我打趣的問: 怎麼了? 覺得奇怪嗎,他們點點頭,我繼續問:「 一學期來,在這個教室裡,誰最知道老師教書教得怎麼樣?」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說是我們。「那就對了,這個教室中,老師最清楚你上課的情形,所以我有資格給你打分數。我也希望能了解自己教得好不好,理所當然,你得幫我打分數囉!」

    化解了心中的疑慮之後, 接下來是怎麼樣打分數的問題。簡單的畫了表格之後,把各科目填上,告訴他們,給分的標準,例如,90100分算是很不錯,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對於分數所代表的意義可能還很模糊,不過也可能透露出某些訊息。於是,下一欄的給分的理由說明,就顯得重要多了。我告訴他們不管給幾分都無所謂,但是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看法、想法,這樣老師才知道自己哪裡教得好,哪裡需要改進。

    說完,孩子們就興致勃勃的開始著手給老師打分數, 望著他們熱切又認真的臉龐,內心真是感動,孩子願意花心思與時間,去回想一學期來,老師到底教了什麼,而自己又學到了什麼,對於這樣的教法,又覺得怎麼樣。這樣的工作態度,讓我看到他們對這件事的重視。後來因為時間的關係,在學校做不完,問他們願不願意帶回家,結果全班都很願意,更是讓我佩服不已。

    隔天一早,實在按耐不住好奇心,於是把他們剛出爐的老師成績單,飛快的翻了一遍。翻完內心激盪不已,以下我並不做詳細的統計分析,因為就一年級小孩而言,我好奇的是他們會給予什麼理由,還有他們會怎麼打分數?

    後來我發現,全班的孩子都能就給分寫下理由,其中,少部分的理由寫的比較模糊、籠統,例如:老師教得很好,很棒。老師教得不太好要加油‧‧‧諸如此類。不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雖然同樣是教得很棒,但是他給擔任各科目老師的分數卻又不同,這是否意味說,其實孩子心中自有一把尺,還是知道誰上的課怎麼樣,果真如此,你又怎能說他所謂的“很好”或“很棒”只是直覺,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呢?〈本班一共有三位科任,一位自然科任,另兩位老師和我交換教學〉。其他大部分給的理由,都還算具體,例如:國語科:可以練生字,另一位則說:老師教我們的分析文章,我感覺很有幫助,因為如果課文唸一次就結束了,就太無聊了。在藝能科方面,孩子普遍能說出哪一次的活動或項目,他很喜歡。例如:美勞課真好玩,可以讓我們動動腦,想想看,真是好玩極了!體育課可以玩球、跳繩真好玩。我好喜歡音樂課教的歌曲,甚至我連在做事的時候也會唱,真是好有趣!

 

    除了上述的發現外,比較特殊的是,有一位孩子所有的科目都給100分,給的理由也很充分,唯獨自然科給0分,所持的理由是:「建議可以做實驗,因為太無聊又不好玩。」而另一位孩子對這一科目,一樣認為不是很滿意,她則是這麼寫:「你教的自然雖然沒有那麼好玩,可是我想你一定也是個很認真負責的好老師,我希望你再努力一定會做的更好的,加油!」孩子有時候的直覺反應,還真是令人有點招架不住,但是,他們對老師的包容、鼓勵,卻又不得不令人折服。想想,當老師的我們,面對孩子學習出狀況時,我們是否有這樣的雅量,接受、等待他們呢?

    慢慢的看完孩子們給我的成績單後,原先擔心一年級的孩子,能否具體的給老師一份成績單,這部分的疑慮一掃而空。至此,我必須要承認,他們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當然,一年來師生間所建立的信任感,應該是讓他們在給分時,完全沒有壓力的重要因素吧!而平時上課要求他們討論提出意見,必須說明理由;課文分段還得找證據支持,這一路走來,孩子早已習慣凡事必須有依據。難怪給老師打分數還要寫理由,一點兒也難不倒他們。

    期末,同是當老師的一位家長,談起她女兒在給老師打分數時,那股認真執著的模樣,簡直令人匪夷所思。一張圖畫紙,又畫又寫的,從下午忙到晚上,都沒喊累。當時,她問我怎麼敢讓孩子給老師打分數?我的回答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教得不錯,更希望越教越好,而且我認為只有孩子,會給我最真實與最中肯的建議。」的確,除了自己省思、覺察及不斷進修外,孩子對我教學的接受度和看法,一直是我持續求新求變的動力。

期待這樣的一個事件,能為師生之間創造更好的互動模式,也為教室即將來臨的春天降甘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