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小朋友在道德層面的判斷,當有小朋友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分享時,就會有其他反駁的聲音出現。這讓小朋友有機會做價值的重新釐清,一個會讓人判斷是偷的行為是有跡可循的,所以一定會有更好的方法不讓人誤會,但是棕棕並沒有這樣去做。

從這樣的討論聲音中我們可以發現小朋友的潛力無限,我們千萬不能低估他們的能力,即使只是二年級的小朋友,卻能在這樣深度的文章中討論出精采的見解與看法。讓我們佩服的是幾乎每位小朋友能夠這樣有條理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立場,我想這樣的訓練應該是老師在平常的班級經營或是課程中培養出來的能力,例如:小朋友拿麥克風發言時,若其他同學不專心,會說:「小朋友請看我這裡。」其他小朋友會一起說:「好。」這是對發言者最基本的尊重,而透過這樣的對話方式也可以讓小朋友獲得該專心聽別人發言的訊息,另外我也發現老師會訓練小朋友用完整的句子來回答問題,當有小朋友一開始無法流暢有條理的回答問題時,老師就會幫他開個頭,例如:「我的想法是…..」「我覺得棕棕的行為是偷的」「溫老師的問題是」「我覺得青青失望是因為」等等,這樣長久以來不但可以訓練小朋友用完整的句子來組織思考,也可以經由老師的提示更能順利的接下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接著老師要小朋友手放胸前停止發言,並開始進行活動:

 

(活動一):用眼罩把小朋友的眼睛遮起來,要被猜的小朋友不能發出任何聲音,請帶眼罩的小朋友只能用手去觸摸感覺來猜是哪一位同學,如何得知?

 

(活動二):老師拿出一張正面是白色,反面是黑色的紙,站在中間讓小朋友回答,所看到的紙是什麼顏色?一半的小朋友回答黑色,一半的小朋友回答白色,介於黑色與白色之間的小朋友則沒有回答。

 

    這兩個活動的目的與後來的討論有關,但由於時間的關係並沒有讓小朋友討論到這個部分。活動一是要告訴我們在看事情的時候會有偏頗,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只摸到某個部份就認定那是事實,所以我們必須蒐集更多的資訊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但是這個部分小朋友很厲害,有的只摸頭髮就可以猜出是哪一個小朋友,所以並沒有達到老師所想要表達的目的。另外活動二則是讓我們知道看同一件事情,根據每個人的想法、解讀方向的不同,用不同的角度看都對,但往往只有中間人才能客觀的看到事實的真相以及全貌。

 

老師要小朋友把這兩個活動記起來,因為這會和之後的討論有關。並接著文章內容繼續分析,

接下來青青的心情如何?」小朋友回答很生氣、也很失望。「青青在生氣什麼?失望什麼?為什麼失望?

在這個部分小朋友的回答大部分都是因為棕棕偷了青青的果實,比較偏向生氣的層面,失望對某些小朋友來說仍然是比較抽象的部分,所以老師便將生活經驗加進來比較小偷與朋友的不同,讓小朋友身歷其境的了解失望的涵義。老師誇張的表演當一個小偷來偷家裡東西的時候,你的反應會是很生氣的罵小偷怎麼可以做這種事!還是對這樣的行為表現出很失望難過的樣子。從這裡小朋友就可以感受出兩者的不同,對一個我們都不認識的陌生人而言,我們只會對他生氣而非失望,因為根本沒有期望,又何來的失望呢?有期望就是因為有愛在裡面,但是這份愛破滅了、碎了,所以我們會失望。從這裡可以知道青青的失望是來自於和棕棕兩人是好朋友,而這份信任沒了的失望,原本如此的相信對方,卻背叛的失望。

你認為接下來青青會怎麼辦?是再也不會找這個朋友了?還是可能還會再繼續找他?為什麼?」小朋友有的表示這種朋友不要也罷,有的表示還是可能會去找他。

你想青青會怎麼做?因為下課鐘響,老師預告小朋友下一節課要公布文章的結局,經過一節課的討論,小朋友都非常有興趣的想要知道,到底青青和棕棕最後會怎麼樣?也可以提升小朋友連上兩節課的興趣感,減少疲累。

 

~~~~~~~~~~~~~~~~~~~~~~~~ 第一節課結束   ~~~~~~~~~~~~~~~~~~~~~~~~

 

這一節課老師開始用單槍放映有插圖的文章讓小朋友看接下來的故事情節

。用這樣呈現的方式可以不會一次就讓小朋友看完整個結局是什麼,而是慢慢一步一步進入,可以再從中去預測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讓小朋友去思考,也順便複習一下上一堂課的文章內容藉以連貫,並釐清觀念,青青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認定棕棕這樣的行為是「偷」,因為棕棕是他的好朋友,不會偷他的果實吧!所以青青會有過河想跟棕棕溝通的這樣一個動作。

青青從到外面有聲音,到棕棕急忙跑走,到青青自己開始應該不會是偷吧!這一連串的的過程只是懷疑,但並沒有確定。而從聽跟看這兩個動作來看是屬於事實的層面,到青青自己「想」的時候,想這個字老師用紅筆圈起來,表示關鍵,當一個人開始用自己的想法想的時候會偏頗,會加一些自己的判斷進去,就好比當有人講是誰偷了什麼東西,我們怎麼看、怎麼聽都像是他偷的;反之,若事實證明不是那個人偷的,則我們怎麼看怎麼聽都不像是那個人偷的。加進了心理層面的這種複雜因素,對於我們看事情的客觀性就會不足。

 

從文章開始到現在,我們所看見的從頭到尾都只是青青一個人的想法,並沒有棕棕的想法,雖然青青過橋的本意是想要跟跟棕棕溝通,但是最後並沒有做到溝通的目的。

所以表示什麼呢?讓小朋友從這裡引導出橋是兩個主角藉以表示溝通的方式及東西。如果斷了會怎麼樣?會不能溝通,會友誼破裂。

小朋友在這裡會思考到其實好像青青也有錯,因為他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也沒有給棕棕一個解釋的機會就把兩個人溝通的橋給踢掉了。

那麼結局到底是如何呢?青青跟棕棕會不會還是好朋友呢?還是從此就不再聯絡呢?老師接著讓小朋友看接下來的文章:

 

接下來幾天,青青自己吃果實,自己喝茶,他很失望又很想念棕棕。但是棕棕已經不是他的朋友了。

一天早上,青青遇到木匠阿金,告訴棕棕偷果實的事情,請阿金幫忙換倉庫的門,而且要加上鎖。阿金說:「我知道你需要什麼,我下午就會把它做好。」

晚上,青青回到家裡,倉庫的門沒有換,也沒有上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他正想著,就看見棕棕背著一個大袋子過來,高興的說:「我就知道你是我的好朋友!前幾天我的表哥來找我,家裡的果實吃完了,我想向你借,可是你還在睡覺,我就先拿了一些果實,應該沒關係吧。後來,看到你把橋踢走,我想你大概生氣了,可是沒了橋我也過不來,剛剛看到新的橋,我才知道,你不會生我的氣。袋子裡的果實是還你的,明天再來,再見!」

橋?青青走出去一看,溪上多了一座新橋,青青笑了,他想,「阿金真的知道我需要什麼。

 

我們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青青坐在華麗的家裡,可是他的表情是很落寞很不開心的。從文章可以看出青青的生氣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失望和想念棕棕。老師在這裡特別也用紅色的部分將失望及思念圈起來,雖然青青很想念棕棕,可是他「自己認為」棕棕已經不是他的朋友了。

「那這裡的失望又表示什麼呢?」老師問。

有小朋友表示這裡的失望是青青對自己的失望,有後悔在裡面,後悔自己把橋踢掉了。老師在之前並沒有預期到小朋友會有這樣不同的理解及思考判斷,是讓我們又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潛力無限之處,實在不容小看。

    接著當青青遇到阿金這個木匠時,已經用「偷」這個字來表示認定這樣的行為是偷,老師也提出生活經驗讓小朋友去思考,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往往都會希望別人可以認同相信自己,進而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吳教授建議在這個部分,關於青青怎麼跟阿金說此事?阿金又是怎麼樣去聽?好朋友恢復邦交該怎麼做?如果讓小朋友扮演阿金這樣第三者的角色,他們又會怎麼做?可以再做延伸。

你認為阿金會不會幫青青加鎖?」老師繼續提問。有小朋友認為會,有的認為不會,並讓他們說出不會的理由後由下一頁揭示答案。我們可以看到阿金並沒有按照青青的話把倉庫加鎖,而是看到棕棕很高興的背了一個大袋子過來因為他以為這座新的橋是青青要阿金造的,而這樣的行為會讓棕棕認為青青已經不再生他的氣。但如果阿金真的像青青說的那樣去加了鎖,而這件事情被棕棕知道的話,棕棕會怎麼想?他的心裡又會有麼什麼樣的感受?老師假設了一個這樣的情況:若棕棕因為沒有橋而繞了一大段路來找青青,背了一大袋的果實卻看到倉庫的門已經上了鎖,會怎麼樣?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讓小朋友去思考。

「會明白青青已經不想和他作朋友了。」

「會知道青青已經把他看成小偷。」

「如果上了鎖,兩個人的感情就會像被鎖起來一樣無法打開了。」

老師從圖片中可以讓小朋友看到新的橋比原來的橋還要堅固,因為多了扶手的部分,不論是過去或過來都可以很安全很自由,並用肢體動作讓小朋友感受沒有扶手的戰戰兢兢與有扶手的安全舒適,從這裡也可以表示出阿金造了一個更堅固的橋,也表示青青與棕棕的友誼也更穩固了。

「阿金很奇怪ㄟ,叫他做鎖,他偏偏做橋,你覺得這樣好嗎?你覺得阿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老師又問。

「是一個好人,因為會讓別人和好。」

「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是聰明的人」

老師在這裡說明聰明與有智慧的不同,有智慧的人是會懂得如何去判斷是非,能夠判斷該如何做正確的抉擇。

阿金為什麼重要?

「若阿金做鎖和做橋會造成什麼樣不同的結果?」

「鎖」在文章中表達的是失望與絕望,他可以鎖住兩個人的友誼來造成更大的誤會。而阿金的角色更是重要,因為他讓兩方面都有台階下,棕棕並不知道青青的原意是不想跟他再作朋友並且要將倉庫上鎖,而阿金在雙方面都不得罪的情況下很有技巧、很有智慧的做出這樣讓人感覺圓滿的決定。對很多人來說,當一個第三者的確需要很大的智慧,而我們往往只能在聽完一方的說法後給予安慰並要他不要想這麼多,這並不是一個讓雙方的人有台階下的作法,所以這的確是需要我們多去思考去學習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從中發現,追根究底的去瞭解事實似乎並沒有這麼重要,一定要知道真相嗎?事實的真相對我們而言有那麼絕對的重要性嗎?對文章中的棕棕而言,不也是因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為何,才能這麼坦率的繼續相信彼此深刻的友誼嗎?這都給予了我們在人生上的反思。

    現實生活中,當兩個人爭執到最後,往往已經不是誰對誰非,只剩下面子問題,能巧妙的讓雙方都有台階走下來才是最高的藝術。而原諒是考驗自己,我們往往在原諒過後還不斷的在提起,就稱不上是真正的原諒。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小朋友的心胸的確比大人還要寬大很多,我們在人生中成長,卻失去了最真的單純。

你認為青青是什麼樣的人?個性怎麼樣?

你比較喜歡青青還是棕棕,為什麼?

經過了這樣精彩的討論,老師最後讓小朋友表演的方式演出來,原來的結局是怎樣?我們可以如何改變讓結局不同?不會讓雙方有不高興和委屈的Happy ending,這樣的方式可以訓練小朋友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發現小朋友的表演很精彩,有的不但將課文裡的句子背起來,整個動作情緒也是表演的恰如其份。另一組改變結局的小朋友更是厲害,見扮演青青的小朋友在睡覺不好意思打擾,但是又要跟他借果實,於是他採用寫紙條的方式告知青青。扮演青青的小朋友醒了之後,就開始念紙條上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白紙上並沒有任何字,但是小朋友卻可以當場就唸出一段棕棕寫給青青的話,實在很讓人吃驚並讚嘆小朋友的語文組織和臨場應變能力。實在很可愛!

最 後 老師總結這樣的結局和當初有沒有什麼不一樣?表示棕棕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並沒有用頭腦來思考,才會造成這樣的誤會,由於時間的關係,老師要小朋友回去將感想寫在學習單上。

整個教學流 程 老師就是不斷的在拋問,但重點仍然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文章,在讓小朋友發言的過 程中 老師都會引導小朋友將答案完整的說出,若再不行就尤其他小朋友來補充,但是仍會給予正面的支持鼓勵,也會在最後的時間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要發言,對每個小朋友強迫發言是 溫 老師一貫的原則,像這樣的活動老師也會在之前邀請家長一起進行閱讀,先瞭解家長讀完的看法,讓師生與家長間可以尋求共同的平衡點。我想對於今天的觀摩真的是讓人學到不少,這樣完美的演出也很讓人讚嘆老師的專業與自信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