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備課』夢

 

國 小 語 文 科 備 課 聯 盟

 

召集(著急)人 南大附小 溫美玉 老師

 

 

最初的備課雛形

 

    95年的暑假,休假兩年後重返職場,確知擔任五年級的級任,基於對教學的熱愛,以及教學實驗的喜好,於是七月間就開始著手準備五上的課程,特別是語文科。

 

    單純的構想引來了台南縣永康市永信國小曉雯老師的共鳴,雖然他並不擔任五年級的老師,但卻表達高度意願,想同我ㄧ起著手準備備課事宜。對我來說,語文科教學可以說是自己的專長,學期上課自然不成問題,然而最大的困擾來自於孩子無法事前作更周全的預備,或是要用到的資料、學習單未能事先規劃好或印製出來,這麼一來總是容易在現場手忙腳亂,留下無法讓師生共享一場完美的教學之憾。這樣的遺憾,是否能夠克服或防範呢?我想事前備課,就是最能解套的萬靈丹。因為所有需要注意事情及教學細節,如果能利用假期準備,不但可以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先預習資料,也讓老師從容的將下學期的課程做一細部規劃,我想這才是學校要求備課真正要彰顯的精神吧!反觀現今的備課大張旗鼓,卻讓所有的老師們避之唯恐不及,什麼原因呢?功能不彰沒有切中實質的工作要害,該是其最嚴重的核心問題吧!

 

    因為只有兩個人,大多時候只能將文章的結構分析表列出,至於整個單元的概念以及如何引發這樣的結構表,實在無法一一書寫下來,因此更遑論想要把內容深究這最重要的想法及提問,詳實告知。不過過程中的確將所有的單元及每一課的重要概念,都做了徹底的分析,因此該要指定孩子先讀哪一些課外讀物,上網可以查到哪些資料提供教學應用,哪一課可以延伸出題材或是結構供寫作運用,都因為仔細的深入的研究而得到了結論。

 

    以五上康軒版第四課《叢林醫生史懷哲》為例,確定了這個單元概念:孩子要了解如何迎向人生的挑戰,倘若光靠課文的「一丁點兒」的養分,如何足夠滋養這些求知慾旺盛的孩子呢?因此在假期中趕緊要求孩子必須先閱讀史懷哲的傳記,補充課文嚴重的不足,也從細節中體會史懷哲如何度過他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關卡。台灣首富郭台銘曾說:「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這一課的課文,只能提供基本人物故事的結構,而閱讀真正重要的內涵,也就是讀完之後要領略的史懷哲精神與態度,只能靠課外讀物來餵養。除此,為了更貼近孩子現實的經驗,又補充了另一本書《愛呆西非連加恩》,正所謂「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而今由連加恩這位出自台灣本土的年輕人,再次展現史懷哲當年的偉大胸懷,對孩子而言更是親切可尋,因此,上完這一課延伸的作文題目就是《現代史懷哲連加恩》,一來仿照課本摘述原傳記的結構,二來整理連加恩的非洲行的內容,學習當一個編敎科書的編輯。 (其餘課文分析表,請參考溫老師學校班級網頁)

 

    五上有了事前的準備,因此國語科上起來輕鬆自在,簡直如魚得水,賓主盡歡,孩子的閱讀到寫作也因此水到渠成,一學期從課文總共延伸了8篇作文,孩子也因為這樣有規則有意識的安排,學習成效倍增。基於「好康道相報」,於是我也將這樣的理念透過演講散播出去,並且邀集同好,一起為五下備課。推廣有了迴響,還不到寒假的12月、1月,幾個老師也開始針對下學期的國語課文討論與分析,那真是一個好的開始,相較於一開始的2個人,到當時的45個或是78個,讓我對召集老師依同著手備課,產生無比的信心。大約5次的備課時間,因為來的老師不是很固定,我必須常常回到起始點從頭再說明,因此末了雖然也完成了結構表,不過尚未能進一步發展提問技巧。然而,當時參與的老師還有遠自屏東,由黃靜惠老師領軍一同前來供襄盛舉;幾個台南市石門國小的老師,也一起將五下翰林版國語課程,做了文章結構分析表,當然還有一路幫我的曉雯老師,經過上學期解構文章的磨鍊,一學期後她也功力大增,提出了許多的很務實想法,諸如種種,讓我深受鼓舞。

 

    也許常有機會到各校演講,使得我的想法可以散播的更廣更遠,加上我也常將教學心得寫成一封封給家長的信,透過班級網頁,我發現竟起了不小的漣漪,原來所有的老師都期待自己能在教學現場,有更多的準備,最好還能適切的提供教學資源給孩子們。當我ㄧ輩子最重要的恩師吳英長老師去年驟逝,更讓我決定完成吳老師未完成的志業讓國小老師有尊嚴的站在講台,什麼才能讓老師成為無可取代的專家老師?怎麼做才能讓老師對教學更具專業,唯一的道路就是做到別人無法做到的事,在語文科,就是除了生字新詞之外,你還能將一篇文章或一個單元,做深入的賞析,讓教室裡的教與學達到最高的經濟效益。

 

   

 

 

                         96年南大暑期 教師增能班

 

    五月正是南台灣開始悶熱的季節,不過南大進修部負責在職老師進修課程的余元智先生,也是我先前的家長,如一陣涼風般送來了令人清爽的研習訊息。當下我不太考慮就接下了這樣的課程,主要是對於以往短時間演講的後續成效感到失望,因此期待這樣長期的上課,能夠呈現語文科完整的教學樣貌。很感謝老師們的厚愛,7/2—7/12日扣掉2個假日,一天四小時,連續936個小時的課程,我想是我這輩子為國小老師們上過最完整的一次課,也是最讓我感動的一次課,更重要的是這群優質的老師,發揮最大的耐心與毅力,跟著溫老師ㄧ起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築起偉大的夢想--建置語文科教學平台,並且相約寒假繼續築夢。

 

    因為上課時間夠長,所以前三天先就語文科的教學做介紹,接著很快的以任教年級分組,並且拿出各版本各年級上學期的國語課本,每個人都認養一個單元做教材分析。從一開始看到課文的手足無措,到小組討論可以尋求外來協助的力量,再從我這兒吸取我的舊經驗,每一天都可以發現老師們臉上的線條充滿了變化,時而因困頓而眉頭深鎖;時而豁然開朗眼睛發亮;更多的時候是解惑後的堅定表情,顯示對教材分析的認同。

 

    九天的時間,融合了許多日以繼夜的焠鍊,不再是虛應了事,而是真槍實彈走上第一線去面對與拼搏,結果真的出乎我原先的預料,每個老師幾乎都交出了一張張亮麗的成績單,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個組織的向心力,與發自內心向上提升的力量,實在是讓人感動。所謂的向心力,是願意繼續發揚我ㄧ年來所推展的語文科備課聯盟,將其規模擴大並充實內容,讓全國所有的老師都能點選進而實地應用。後續尚有許多細部或是未完成的工作,例如,老師們分析的課文不見得是最精確的;三個版本,康軒、翰林、南一的每一年級的每一單元,不見得剛好都有任教的老師分析…,凡此總總總都繼續考驗著我所提倡的備課聯盟的想法,不過事在人為,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夠達成設定的目標,就像這回暑期增能班,給我的驚喜一樣。

 

 

暑期增能班上課概要

 

    接下來記錄九天簡要的上課流程,也許可以讓幫助您了解學員老師與我的上課互動情形。

 

     一開始上課,老實說我並不敢抱著太大的期待,因為畢竟沒有實際動手做過。於是我得先祭出誘因,並且灑下天羅地網,讓這些又肥又美的魚兒(哈!其實是優質的老師啦!)不至於逃脫掉,並在一大片汪洋大海中遊得更自由自在!

 

 

一、 溫 老師的教學成果呈現:

 

    因為長期跟老師們一樣在教室現場教學,因此深知老師的困境,尤其是語文科的教學,常常讓老師陷入泥淖。面對簡短制式甚至呆版的課文,老是跳脫不出傳統教學的緊箍咒,一個禮拜五堂課要教完一課,除了字詞、句型、修辭之外,頂多就加點老師對文章的感想發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一堂連老師自己都覺得無聊的課,如何激起孩子的學習慾望,更別說要從中讓孩子連帶將作文學好。

 

    去年接手五年級,因為孩子年紀比較大,學習能力夠強,加上去年暑假備課發揮成效,這一年孩子在語文閱讀以及寫作能力進步的幅度相當驚人,特別是寫作也讓我更加確定,深度閱讀絕對可以成就創意寫作。

 

    首先我以五上的詩二首《贈汪倫》、《寒夜》,五下《送別》揭開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係(學生作品見附錄)。孩子的作品都可以從原來的課文中發現端倪,因此只要文章結構及內容賞析做得徹底,一定可以讓孩子輕鬆跨到作文領域。(附錄二)

 

    為了讓學員更清楚細步實施過程,接著提供了民國81710中國時報刊登的一篇文章《不朽的失眠》,在這篇文章中可以發現作家如何顛覆傳統,不說教的提供了讓人怦然心動讀詩方法。見賢思齊,我們一樣可以將這樣的概念帶進我們的語文科古詩、古文及新詩的教學。(附錄一)

 

    除此,為了讓學員們更相信「作文不必另闢戰場」,只要將文章做深度閱讀,就能產出一篇篇非常具創意的作文,因此特別提到五上各課或單元配合的作文。(附錄三)

 

二、 溫 老師的教材分析實例一:

 

    看了孩子的成品,也稍微的點出語文科的教學方式,接著是再往前一步,直接進到課文,然後做單課的文章分析,這個部分我以從前的國編版五年級《舐犢情深》作為案例,並且提供本人的一篇文章《從文學作品中看親子關係以舐犢情深為例》(附錄四)。 從這個部份再細分,一篇課文可以從這幾個角度來著手分析:

 

 【一】 形式深究:文體、本文結構【情節鋪排】

 

  【二】 內容深究:人物刻畫、事件場景&人物情緒、主題設計

 

  【三】 文學&輔導:讀者的反應、讀者的問題解決能力是否提升

 

   有了這樣的共識,接下來是如何從文章中反映這些要素?老師該如何看出文章中的這些重點,並且轉化成學生可以探索的問題?

 

   根據後來學員的回應得知,教學現場最難的就是老師自己也找不出文章結構,更是看不出來作者背後安排的用意,例如:

 

(1)               有一個喜歡撈魚捉蝦的小孩子,有一天下午放學以後,又像平日一樣,偷偷溜到河邊去玩。他一個人在寂靜的河邊玩著,一會兒在岸上,一會兒在水裡。

 

(2)               晚風很涼,河水很急。……

 

    第一段的文章已經點出山雨欲來的寧靜,所以文中有「寂靜」這兩個關鍵字,接著第二段再次將劇情慢慢往前推,所以只需「涼」、「急」簡單的字,卻可以帶出深刻的意涵。這是作者林良將心獨具功力深厚之處,老師如果沒有注意到這個層次,恐怕教學時也無法藉由問題帶領孩子探索與品味。

 

 

三、 溫 老師的教材分析實例二:

 

    文章分析首重教材的理解,多讀好的文章並且實際著手分析,才能敏感到文章哪裡好或是哪裡有問題。在此也提供了自己從前分析過的一篇文章《夢想與現實間的拉鋸以想生金蛋的母雞為例》(附錄五)。《想生金蛋的母雞》是格林出版社出版的繪本,因為自己很喜歡,所以也按照基本分析的模式,將其做了解讀分析並寫了下來。

 

 

四、 洪 老師的記景分析實例:

 

    洪文珍老師是我師專的導師及國文老師,也是帶領我進入兒童文學領域的恩師。老師一直都在兒童文學領域及語文科教學領域,期待帶領國小老師不僅能喜歡語文教學,更能愛上兒童文學。當年東師那一群有心的老師,包括我的恩師吳英長老師,就像今天這樣的場景,也是帶著師專師院生,實際從課文一課課分析做起。當時洪老師特別寫下了幾課記景文章的分析,內容精緻且詳實,是一份非常值得參考的資料。(附錄六)

 

 

五、吳英長老師文章分析的實例:

 

    很多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溫老師在教學上大部分的動能皆來自對吳英長老師的感動,因此去年六月他的驟逝,也更加深我對國小語文科教學的使命感,並且鞭策自己對第一線老師的教學分享。語文科教學只是吳老師教學成果的其中一部份,但是因為深度且意義非凡,而且吳老師也帶領學生不斷應用在實際的教學場境,這麼多年來我見證了吳老師所傳授的理念,也從孩子身上看到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唯有親自解讀文章,才可能有機會學會真正優質實用的語文科教學策略。

 

    吳老師生前透過許多的學校教學或是研習場合,強調教師解讀文章,以及轉化教材的能力的重要性,尤其老師的提問能力,更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為此他也實地示範了好多篇教材。吳老師走後,家人、朋友與學生共同整理了一些資料並且出版了三本書,其中《兒童文學與閱讀教學》這一本書裡頭,主要是無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所持的理論,也有吳老師依據理論發展出來的語文教學系統,當然也看到許多案例發展的過程。與學員上課時我特別又提到《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這一篇,裡頭談故事基架,也談提問的層次,都是要分析課文時會用到的技巧。

 

 

六、現場學員實作:

 

    就如同我在一開始發給學員的學習日誌上所言:「學習別無他法…貴在『實踐』二字」,為有親身體驗才能將所有的能力帶走。

 

    這次最浩大的工程是我們現場,有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老師,因此使用的版本就不一樣,面對這麼複雜的狀況我一點都不擔憂,反而看作一項大利多,因為平時真的很難有機會,共聚ㄧ堂聽到不同年級的課程,在這裡在此時我們卻辦到了。

 

    九天的課程實際上最精采的才要展開呢!

 

    等學員開始要動手做,才發現光是要分析單一課的課文結構就踢到鐵板了,怎麼辦?從來沒有思考過上課前,原來文體的類型會影響到文章的結構,而文體有那幾種,每一種的文體結構是怎樣?不做文章分析行嗎?抱歉,當然不可以!因為不做文章結構分析,孩子就很難了解文章的形式安排,不懂這個未來如何架構自己的文章呢?更重要的是懂得做文章結構分析,才能學會分類、歸納並發展所謂的讀書方法呢!單單形式深究的結構分析部份,就搞得學員一個頭兩個大,幾乎要打退堂鼓。還好,因為分組也因為有機會全班一起面對問題,再加上學員每天雖然都帶著疑問進教室,可是我都盡量從中介入並提供解套的模式,因此回家後的分析作業也越來越上手,一來一往耗費許多的時間與精力,一直到挑戰內容深究部份,發現學員雖然依舊懷抱許多疑問,但是相對也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而且思緒也越來越明凈澄澈。

 

    學習不可能一蹴可幾,但是只要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必能到達目的地。九天不算長的時間,但是因緣際會讓一群有心的老師能互相切磋琢磨,也稍稍成就了一個專屬於國小老師,自己的語文科教學平台。不管未來的發展如何,最起碼大夥兒都已經因為這次的課程找到語文教學的重心,並且期待將備課內容在教室一展身手呢!。  

 

 

七、國小語文科教學平台的建置:

 

    這個平台的構想來自於維基百科,希望讓更多從事國小教育的「圈內人」能共同建置一個真正可用有效的平台,幫助有心從事語文科教學的老師擁有交流的園地。初期我將帶領老師們將每一個版本的每一單元,以致每一課都做教材分析,為了使用者方便並容易上手,除了內容的要求外,另外就是希望使用的形式也能規格化,因此在建置時也跟許多老師討論,並且麻煩她們處理電腦的細節問題,這些都只是初步的處理,未來還有許多實質內容以及技術上的問題待克服。在此誠摯邀請所有的國小老師,都能一起來充實這個屬於我們的教學平台。

 

   

 

PS:這個平台發展的狀況到寫完這篇文章為止,已經有大約三十個單元被完成,至於細部需要修改的也不少。另外一個問題是,這些內容該放置在何處?我會繼續努力來克服。

 

 

 

 

附錄一:

 

   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