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我心中,他們母子就是大小天使,一直都是的!

今天收到同事淑芬老師的來信,她分享她的孩子林瀚得到身心障礙模範畢業生的獎項,雖然沒有教過林瀚,但,身為淑芬的同事與好友,而且也是一個媽媽的身分,我實在難掩心中的激動。

淑芬原是崇明國小雙語實驗班的英文老師,兩年半前請調附小,主要是因為她希望林瀚能在附小資源班,得到更多的照顧。我們這一屆高年級很幸運,她一來就擔任五年級的英文老師,在學校改建專科教室期間,她常常在我們原教室上課,所以我也跟孩子一起享受她的英文課。

她是個很不一樣的科任老師,總是關懷弱勢,總是談起孩子就眼神專注的不得了,甚至,她還會私下跟家長溝通,利用機會義務帶我們學校的孩子,尤其她知道ㄧ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參加各種學習,她的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常常讓我睜大眼睛佩服不已。

我們兩個還很喜歡談論班上的寶貝,一講起來就沒完沒了,尤其我們班真的很調皮又搗蛋,可是許多無厘頭的神來之筆,又常讓我們仰天長嘯,一起直呼莫可奈何?我也常常分享我們班孩子的心情小語,讓她明瞭,這些孩子其實真的很可愛,就是少根筋啊之類的,她總是貼心又體諒的要我別擔心,而且安慰我,我們班已經一直在進步。這是我教學中一起合作的好夥伴,也是讓我常常自嘆弗如的好同事,她是這麼有耐心又這麼有愛心。

我一直不是一個很會主動關心別人的人,因此,對於同事私事極少機會關照,這是我常很愧疚的部分。尤其是淑芬,我後來才知道林瀚是個輕度自閉症的孩子,之後內心深處總是很想要表達關心,可是,很多時候卻又覺得這是不是多餘?會不會讓對方心情更不好?慢慢陸續得知,淑芬對於林瀚的復健及學習非常積極,從小到大,從南到北,所有的資訊及活動,她都傾全力親力親為,不放棄任何可以讓孩子進步的機會。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慈悲與寬容,不僅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還常主動去幫助許多類似的家庭。

跟林瀚接觸過幾次,我並不是很了解他的學習狀況,但是,可以想像我們在教養自己的孩子過程中,就已經是挫折不斷,那淑芬呢?每一天每一夜,最孤獨最無助時,她是如何度過?

然而,可敬又樂觀的淑芬,臉上永遠帶著笑容在校園活力十足的教學,也總是在玉蘭花開的季節,為我們這些同事奉上香氣十足,誠意更是百分百的嬌嫩玉蘭花,那段時間裡的每一天,我們都能擁有花香四溢的幸福晨光,而我彷彿在花香裡,尋味嗅到敬愛的大小天使母子倆堅毅卓絕的身影,想著,聞著,你怎能說你比她累呢?

接到淑芬的e-mail分享,我想這真的是我今年聽到第一個最讓我感動的消息了!我知道,林瀚上台領獎,對一般的孩子而言也許不算什麼,可是,對淑芬與林瀚意義卻是非凡。這可是十幾年來,我們所不知道的背後,無數淚水與汗水交織而成的呀!

我無法到場為林瀚鼓掌,但是,我還是很想在這裡大聲為這對大小天使歡呼、喝采:

 

「淑芬、林瀚,你們好讚哪!加油,加油!!」

以下是淑芬的來信分享:

 

219  梁老師如此寫著:

    林瀚同學是屬於輕度自閉症兒童,因母親工作的關係,四年級轉入南大附小,在學校,他勇敢嘗試參加校內外各種活動如籃球隊、足球隊、課後才藝班等活動,來訓練自己與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在班級與同學相處融洽 (是嗎),雖不善言辭,但總是很努力、很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也懂得尊重多數人的意見和力行團體公約。懂得尊師重道(我覺得這點是他該多加強的呢),謙恭禮讓,他是一位很有禮貌的小孩。

    林瀚同學學習力超強,過目不忘,只要專心學習就會有出人意料的好表現,因此,他努力培養自己的專注力、持續力、及情緒的控制力,使學業成績提昇到平均90分以上,班上同學對他都佩服不已。他非常有愛心,在資源班上課時,會主動幫助比他差的同學,協助解決課業上的困難;更樂於與人分享自己閱讀心得與個人創作,甚至上台對全校同學演講,勇奪第四名。(葉老師查過資料  其實是第8  所以  教務處為鼓勵林瀚  發的是表現優秀的獎狀  我已將該獎狀拿給怡華影印)

    他具高創造力,在美術方面有天份,隨便幾筆就能完成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曾在本校舉辦圖鴉畫作個展,表現出獨特的創造力,深獲師長與同學的稱讚。

    林同學在家中,事母至孝,是母親貼心的好幫手,協助母親照顧外婆,逗她開心,幫忙推輪椅、做家事,以母親喜樂為喜樂,不敢有所違背。生活簡樸,會節用儲蓄,從不浪費。

    林同學雖是自閉症的學生,但樂觀進取,努力克服身心障礙,自立自強,逐日進步,獲得師生們一致肯定。

 

我回給 梁 老師email 說 『妳寫得很棒   好像不是我自己認識的林瀚呢』       上文中(括弧裡面的字是我的想法)

 

得知林瀚獲獎後,兩個意念浮上我心,跟您分享。首先是一句話 “It takes a village to educate a child.”  這是一句非洲諺語,也是一本英語童書It Takes a Village和美國前 任第一 夫人希拉蕊同名的書的由來。您可上網查到資料。

 

另外是在中華日報 10022日副刊上,張曉風<淵與藪>專欄裡的一文『要想不優秀也難啊!』

   林瀚在過去的學前兩年早期療育&國小的六年中,在台北、台南和高雄的醫院、發展中心、學校、教會主日學裡接受了不下百位的老師和伙伴的悉心教導,誠如 張曉風 教授文章裡說的 『要想不優秀也難啊!』

謝謝您們在林瀚的成長裡的參與!  

 我覺得 張曉風 教授這文章對從事教育的我們(either parents or teachers)很有啟發,跟您分享。

(1) 
 有一種人,被叫做「活佛」,這是喇嘛教中的調脈「活佛」的傳統有人信,有人不信,但說來聽聽無妨:活佛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情便是他們奇特的權力繼承方式,他們的繼承,基本上是標「轉世說」,而轉世是佛教徒共同相信的說法也就是說,某人死了,經過陰府某種裁判,認為他平生表現還不錯,所以可以再來世間,再做一次人。(如果前世是壞人,當然就變豬變,羊供人宰殺啦!)而活佛的投胎卻與眾不同,別人是喝了孟婆湯,把前世都忘記了,但活佛卻能把前輩子的智慧和法力累積移交並下去,成為世世代代績優的精神方面和心靈方面的巨富。 
 相傳前一任活佛死後,便有一團類似「委員會」的高僧,出發到各地去尋找那位不知已投胎何處何方的靈童,尋找之際,他們會帶著前任活佛平生慣用的物件,夾雜著一些其他不相干的東西,給被測試的小孩看,小孩看了,難免伸手去,像漢人小孩「抓周」一樣 。如果小孩抓中的全是前任活佛用過的東西,那麼委員會的人就可以大致相信,他是前任活佛轉世而來的小孩了。當然,這其間,這小娃還要通過其他一關關的測試驗證和考選教育,最後,這曾經只是襁褓中的小孩,竟成了眾人景仰的活佛了。
 
 相信這個說法的人,會認為活佛天縱聖明,具有超乎常人的DNA遺傳因子(雲的相關體的雙重遺傳)「人十能之己一之」,當然可以學有所成,以符眾望。但不相信的人則認為只要找到一個健康正常的小孩,把他帶到莊嚴肅穆的廟殿裏,讓他目之所及,手之所觸,耳之所聞,心之所思全是喇嘛教義。他沒有任何一天看不到典籍和轉法輪,他沒有任何一小時聽不到誦經或梵唱聲,沒有任何一分鐘看不見僧侶,更沒有任何一秒鐘不聞到焚香的氣味。而且上一代的眾高僧都努力想把自已的心得和體悟全部灌注給他,他想要不優秀也難啊!
 
 相信前面所說的「第二說」的人很可能並不贊成「第一說」,但信仰第一說的人卻不能排斥「第二說」因為,如果讓小活佛養在不知什麼地方的什麼人家裏,他是沒本事僅僅靠前代慧根就可以成器的。像團之所以千里迢迢去把這小孩找來,放在寺中,想來應該就是由於相信教育的功能吧!
 
 如果我們用數學的方法來粗算,這小孩可能要在寺廟中接受 20年的訓誨,而二十年中每天可能要學習十二小時,(其實,嚴格的說連他的睡覺,亦在訓練項目中)一年也許減掉五天輕鬆日子而剩下 360天,這樣算來,在這 20年中,他要付出 86400小時。不過,可怕的不在這一點,可怕的是,他很可能有 50位高僧前來做他的老師,而這 50位高僧每人累積 40年的學問, 40年間,這 50人的學習鐘點合起來有 8640000小時,這八百多萬小時一時全化為精華灌入這小孩的腦中,他想不優秀也難。
 
 中國父母只要有可能,都希望自家孩子讀名校,因為名校中多名師,名師如高僧,每個名師都非常飽學,跟隨名師當然好處無窮。但名校不是人人可得而讀的,名師不是人人可得而追隨的,那麼,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有的,我們可以「轉事多師」。譬如說,請他 100個家庭教師來教我們。不過,這豈不太奢侈?誰家有那麼多錢呀!不貴,你只要去買書或者去借書,或者上網閱讀就行了。關讀,讓我們碰見了不起的高人而一經高人指點,我們想不優秀也難啊!
 
 所以,結論是,閱讀很重要。至於我們會不會因為接受名家指點,而像某個被命運召喚的小孩終於變成了「活佛」那對大家是無所謂的事,美妙的是每個「閱讀孩子」都會變成一個「活人」,一個靈活靈動絕不僵木的人,能有情有義,知疼知熱的「活人」,真也不輸「活佛」呢!
 
 凡身邊擁有一堆好書的少年,要想不優秀也難啊!

 
  (2) 
 在台灣,近年來教育部很想推行中小學生的廣泛閱讀,部裏還編了預算,打算補助邊遠地方的學校購書,但結果竟然是:很快就發現,最嚴重的問題絕不在於缺少買書錢,而在於,小孩早已不愛看書了,更可怕的是,家長和老師也一概不領情,他們普遍的反應竟是:「哎喲,要準備考試都來不及」,哪有那個美國時間來讀課外書啊!」
 
 這真是令好心的專家跌破眼鏡的事。
 
 反對廣泛閱讀最厲害的竟然是家長和老師,他們覺得閱讀是個麻煩,這種禍害離它越遠越好。
 
 身為一個小孩,其實運氣很難說。第一未必出生在富貴又有文化氣質的家庭,第二他未必進得了好學校,第三他未必碰到好老師,第四,就算碰到好老師也不見得是口才好又善於引喻的老師。但是,不管這小孩運氣多壞,只要有人領他進了「閱讀好書的大門」,則一切陰暗不幸吒不在話下,因為他已經自己另闢了強大的光之源頭。他是日照良好,是光線充足的房子,不在乎有沒有裝電燈。

 
  (3) 
 他叫華盛頓的父親輩是跟美國開國總統同名──但也只是好笑的東施效顰罷了,他奴隸出生,大字不識一個,要說弱勢,雖比他更弱勢呢?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了,黑奴解放了,他們家搬到比較不歧視黑人的堆琴豆,但他仍然形同小奴隸,因為赤貧無力上學,九歲即開始打工。
 
 可是,他渴望閱讀。
 
 終於,他有機會認識了二十六個字母,並且學會拼音。他一時欣喜發瘋,因為從此他可以讀書了。後來,他成為黑人師範學校的校長。在他死時,學校有 100間使用空間, 200個教師, 1500名學生。
林肯的解放黑奴只是表面的,局部的解放,不識字,不讀書就註定沒有競爭力,整個人生一籌莫展。制度不能帶來真正的平等,知識才能提升弱勢之人的地位。

 
  (4) 
 教育部的計劃叫「閱讀 101」, 101,是指台灣最高地標,(一度也是世界最高)但蓋 101容易,勸小孩讀書卻比平地起高樓要困難多了。多希望大哥哥大姐姐能帶著弟妹讀書,多希望爸媽能帶著子女讀書。美國總統照例在聖誕節要抱起一個小國民,讓孩子坐在他的膝上,並且拿起一本來講故事,這樣溫馨的動作,馬英九和溫家寶不知做不做得來。這樣的畫面我蠻期待的。
 
 如果上上下下的人都能人手一卷,國民想要不優秀──也難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