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焦頭爛額的準備基測的時候,由於選擇直升的關係,我準備的是高中的銜接課程。說好聽點是想縮短國高中課程差距,但事實上我很懷疑自己做了這樣的選擇不過是為了要逃避基測。」

這是我以前的學生寫給我的信,上面是其中一段話。


最近家有國三孩子的家長,大概跟我一樣,每天的生活裡都要與「基測」共舞吧!

不過,卻有一群孩子,不需要考基測,他們是就讀私立中學的國中生,選擇直升該校的高中部。

面臨升高中時,念私中比念公立國中的人,多了一項選擇,也許,讓沒有辦法有這樣機遇的同學,非常吃味,也很羨慕,畢竟,沒有人喜歡考試,特別是這樣眾人矚目的考試,基測不僅是人生中第一次的大考,更令人恐懼的是,所謂「十年磨一劍」,這寶劍要出鞘了,所有的親戚朋友,老師家長們懷抱著多年的希望,莫不引頸期盼,屏息凝視,這孩子的劍,到底是利還是不利啊?又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雖然不至於像古代科舉時的考生,考不上就無顏見江東父老,不過承載著這麼多人的關愛,這場考試,也可稱「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了吧!難怪,如果有這麼一項選擇 -- 不要考試 ,很多孩子其實可以探囊取物,還是捨基測走直升之路,更何況在你沒有把握,徬徨無助之時,直升無疑是讓人心動的一個選擇。

 

可是,這些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子」,國三下學期,真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還是,至少能夠暫時擺脫天天排名,暫時不要再看到自己第幾名,畢竟,還沒有正式升到高中啊?或者,你會很好奇,這一學期,他們要怎麼度過?是什麼因素,讓他們決定不參加基測?不參加基測,他們就沒有任何壓力嗎?如果有的話,到底什麼是他們現在的在意的?覺得煩惱的?

雖然我們家老二沒有這個問題,但是學生的來信,再加上朋友的孩子也選擇直升,讓我也開始注意這一群孩子的現況,似乎並不是外界想像的那樣子。

 

●以下是我的學生給我的信:

在大家焦頭爛額的準備基測的時候,由於選擇直升的關係,我準備的是高中的銜接課程。說好聽點是想縮短國高中課程差距,但事實上我很懷疑自己做了這樣的選擇不過是為了要逃避基測。

 
在直升班不比在基測班好過,但很多基測班的同學卻常常酸我們不懂他們的壓力。可是直升班裡,聚集的都是全校前200名,整個班上的氛圍全部都不一樣。當隔壁基測班下課在聊天打混的時候,直升班卻全班都在唸書;當隔壁班笑著理化老師講的笑話時,我們卻在緊張著剛剛的重點有沒有抄到。

 
更明顯感受到不同的是在小考結束後改考卷時,當該科小老師唸出以5題為單位的選擇題答案,會聽到全班傳出好大一聲打勾的「唰」,仔細聽聽後面改自己考卷的人,一點聲響都沒有。拿到考卷,還好還有90以上,看看四周卻全部都考100。壓力可想而知。

 
期中考結束,全班倒數10名有7個是從我原班過來的同學,這時想到以前班導說我們班沒有「頭」卻沒有放在心上,到了新班級完完全全的體會到了。從以前班上的前5,到新班的26名,我感到很迷惘。全部不同的教師群,不同的同學,不同的教室,不同的成績分佈,整個讀書的方法也全都被打散,這樣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辦呢?

 
以前真的過於狂妄了呢,以為有班上前幾名就很了不起,以為自己很用功,事實上卻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永遠有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多的人,我想這是進入直升班後唯一體會到的吧。

 
我想從今天開始,所有的態度都需要改一改了,希望整個三年級下學期,不會過的太悽慘。

 

                    

 

看了孩子給我的信,除了一開始最前頭寫的感想之外,還有一些話想跟我的孩子們說,也跟所有的老師和家長們分享。

其實,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在選擇的同時,我們也面臨「失去」,任何一項決定,並沒有所謂的絕對優勢,只是,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選了直升,不用面對基測,卻必須面臨學校安排的高中銜接課程,這些課程勢必會讓自己陷入另一種挫折或是挑戰。怎麼說呢?沒錯,基測很痛苦,但是卻是一大群人一起做這件事,社會主流也支持這樣的方式;反觀直升,畢竟是少數人的選擇,大家不理解,容易讓人覺得孤單;不是真正的高中生,卻已經比其他同學先上高中課程,真的有必要嗎?學習狀態能像真正的高中生進入狀況嗎?這樣的懷疑也可能造成孤單,這時,若再加上自己立場不是那麼堅定,此時,雖少了立即的考試壓力,卻也失去了同舟共濟的同體感。

 基測的學生感覺如在地獄,直升的孩子似乎也沒佔到便宜,看來,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於參加「基測」,或是選擇「直升」,那,到底是什麼呢?

選擇,是的,選擇!

我們幾乎不曾或是極少,在決定任何一件事之前,問問自己,注意,是問「自己」,為什麼我要這麼決定?這麼決定之後我的感覺如何?接下來我該承擔什麼?這些承擔我能面對能克服嗎?我,準備好了嗎?我有哪些後援可以求救?…

 

這一陣子,我不斷在思索,也一直在問自己,才發現,原來,我們一個人一輩子不過就是在學習這件事,因此,我們也應該讓我們的孩子,一直習慣這麼做。

如果,我們能夠想清楚,人生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不斷面臨新狀況,不斷做選擇。理解之後,也許面對外在的狀況,就能多一份了然於胸,也多一份從容自在,這麼一來自然就能心生慈悲,不管是對別人或是對自己。

 

一但選擇了,就多點慈悲,少些責備,不管是對己還是對他人。於是,周遭無情的分數排名,莫名無來由的酸葡萄心理,或是,更多未來人生的起落打擊,難免還是隨之上上下下備受刺激,不過,內在多了一道轉化機制,自然有能力化解紛紛擾擾。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聖嚴法師如是說。

而我,想再說,「學習面對選擇,思考選擇的後果,勇敢面對選擇後的種種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