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法國的團員,特殊的車款,特殊的騎法,讓人真想跳上去騎騎看。

波羅的海三國(五)--交通工具大集合!

成員來自哪裡?怎麼來?

這次騎乘活動的成員來自21個國家,真的讓人驚豔與震撼。怎麼來?不同國家的人,有沒有什麼不同的特色?跟他們相處的狀況又是如何?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成了有趣的話題。

飛機組:

()台灣

我和女兒—【去程】高雄→香港→法蘭克福→維紐斯(立陶宛) (坐了三架飛機)

    --【回程】塔林(愛沙尼亞)→里加(拉脫維亞)→維紐斯(立陶宛)→法蘭克福→香港→高雄(坐了5架飛機)

 

飄洋過海遠道而來,只為了一圓奇異的旅行夢,因為這麼波折,更引起團員對我們的敬意與感動,尤其是回程,又把波羅的海這三個國家首都幾場逛了一遍,真是作夢也想不到的境遇,我一點都不嫌煩,只覺得新鮮有趣,人生難得幾回如此周折?旅行的樂趣無所不在,即使是搭飛機都能笑看人生,多好啊!


波羅的海航空的飛機,幾乎都是個好小的小飛機。這一路來回可是坐夠本了!

()美國、加拿大

這回美國來了至少10個人吧!一聽到女兒也在美國念書,彷彿他鄉遇故知般的就與女兒一路攀談,天南地北,個個都是聊天能手,特別是女兒東西岸都待過,更有話題。每每騎車聽到他們的口音,真的就像從我們錄音機的教學帶子跑出來的,一邊騎車一邊聽美式英文,周邊大自然的美景成了最佳的戶外教室,這是最豪奢最切實際的英文課囉!

另一有趣的觀察是美國人的「有話直說」絕不委屈自己。一次在拉脫維亞的小城,當地圖書館人非常熱心安排特色餐點及舞蹈,但用完餐已經9點多,瘋狂的跟著跳著舞後已經逼近10點半,

此刻當地主辦人看大家精神飽滿就熱情的問著:「相信這時一定沒有人說就要回家了吧?」因為當時大家的氣氛都已經「High」到極點,所以他順勢想安排下一「ㄊㄨㄚ」。這時Robby非常勇敢的舉手說:「很抱歉,我真的累了想先回住宿地方,有誰要跟我一起回去的嗎?」天哪!我這小孬孬趕緊舉手,並且暗暗感謝他的「有種」。另一次類似的情形,也是美國的一位女士勇於發難,想當然爾,我也是像抓到救生圈一樣感恩。女兒在一旁總是笑笑的結論:「這就是美國人!」


來自美國密西根的Robbie,就是曾經發難的人之一。我和女兒都很欣賞他的學識品格及膽識,
加上他的風度與氣質,那些天的相處觀察,讓我們對他的涵養更多了份敬重。


來自美國的前輩(去年就已參加),每天都由他帶操暖身,他在美國可是天天騎車唷!


APRIL銀鈴般的聲音,成了美國甜心教主。40歲的她一點都看不出來,好厲害啊!


KEREN和上面的APIRL是圖書館同事,道地美國姑娘,率真、豪氣不扭捏。


來自加拿大的
David雖然是加拿大人,但是他工作的圖書館竟然是中東的杜哈,夠炫吧!幾次聽他分享他的中東圖書館經驗,又增長了不少見識。而且對於他為何到那裏就業,深感好奇者也繼續向他提問,這真是最好的國際交流課,沒有課本,人成了最好的一本書。


David多才多藝,隨手一彈就是蕭邦的鋼琴曲。
(這是拉脫維亞一間小圖書館裡的鋼琴,讓人訝異的是,在David之前,我在樓下聽到小星星變奏曲,
當下直覺認為那一定是我家女兒的琴聲,往樓上走去一看果然沒錯。很訝異低調的女兒怎會主動去表演?
原來是主辦的芬蘭的麥斯先生說:「我記得妳寫的資料說你會彈鋼琴,能為我們表演一首曲子嗎?」
女兒很震驚,100多人他怎能記住?從此也可知,主辦的麥斯有多厲害啊!)

 

火車組:

()  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

來了這裡交到不少來自以前「蘇聯」的好朋友,最是讓人詫異與興奮。

這些從前一家人的國家,其實各個都有自己國家的特色,以往因為距離遙遠不甚了解,也因此多了許多誤解,藉此面對面請教,澄清不少霧裡看花的狀態。

 

俄羅斯來了三個好朋友--茱莉亞和安德烈,以及聖彼得堡的一位大哥。前兩位在同一個圖書館服務,因為工作屬性大不相同,竟然是來此地才更加熟悉彼此。

特別的是,他們位在偏遠的城市,為了攜帶自己的腳踏車,所以選擇搭火車至立陶宛首都維紐斯,搭多久呢?答案是「32天」。原以為我搭飛機的時間已經很久,一聽到他們的版本,我立即噤聲,再不敢嚷嚷。
茱莉亞已經參加第二次,英文不好的她,卻無懼無畏,還是大家眼中的開心果兼大姊姊,人緣好得不得了。

茱莉亞金髮藍眼,標準的俄羅斯漂亮娃娃,兒子已經20歲了,
45歲的她與我同齡,可是,她看起來真是年輕啊!


永遠保持著童心的茱莉亞

朱利亞幫女兒把名字用俄文拚寫出來。之前我們幫他們寫上中文,這不就是最好的國際交流?


安德烈則是永遠的勤奮小子,不是幫大家攝影就是修車,或是打雜,老實又可靠的形象深獲大家的信任與喜愛。



安德烈教我在森林採藍莓,只要休息時間都可以大吃特吃,野生的藍莓又鮮甜又天然,
休息時間吃現採藍莓,是最幸福的時光之一。




安德烈吃過藍莓後的舌頭,天然有機的色素再多都歡迎啊!

另外來自聖彼得堡的大哥
(忘了他的名字),滿臉的落腮鬍讓我一度以為他已經八十歲左右,沒想到他不過65歲,難怪擁有矯健俐落的身形,加上強壯的體魄,騎車總是一馬當先,更令我佩服的是,我已經穿著厚長袖外套,他上半身卻永遠都是一件活動的薄背心,天哪!果然是來自冰天雪地的俄羅斯啊!他喜歡學中文,我和女兒竭盡全力順勢推廣中文之美,他也搶著幫我們提行李,這是彼此最感溫馨時刻,沒有國界少了世俗的利害關係,只有人與人之間最純真的友誼。回國前他還送我們俄羅斯的錢幣,我也回報台灣的錢幣及100元紙幣給他,因為蒐集各國硬幣是他的嗜好,他高興地握著我的手連聲道謝,雖然不見得還有機會再見,但交會時的歡愉時光,卻成了永恆常駐我心。


太太沒有跟我們一起騎車,一路搭著工作人員的車愛相隨。


對我的小摺高度興趣,還試著騎著繞了幾圈。

 

另外白俄羅斯也來了兩位團員,這個我從不曾想過的國家,因為活動才真正了解,「俄羅斯」(Russia)、「白俄羅斯」(Belarus)這之間的異同。(原來,白俄羅斯的英文唸起來真的就是「白俄羅斯」)

一到報到場地,美麗大方又有氣質的Nastashia(娜斯塔西亞)就跟我們聊起天來,當下只知道她是白俄羅斯的姑娘,在首都的國立圖書館工作,開始騎車後,才發現看起來斯文的她,原來是允文允武,更厲害的是永遠用不完的精力,好像身上裝著金頂鹼性電池。

曾在立陶宛修碩士的她,英文很溜,喜歡閱讀及旅行,所以一到拉脫維亞首都里加,那個晚上就硬是找出時間當我和女兒的導遊,趕在火車的最後一班行駛前,我們享受了美妙的古蹟之旅,和風煦煦,靜靜的古巷,三人踩在百年前的石板路上,何等幸福的體驗!

後來因為幾次同房有更多交流,加上常常一起偷時間去看建築物,她和她的同鄉瑪麗娜成了我未來最想去造訪的朋友之一唷!


Nastashia(娜斯塔西亞)



另一位來自白俄羅斯的團員,也是美女唷!




來自烏克蘭的團員。

()  德國、比利時、西班牙、法國、英國

這一大群從歐洲搭火車來的朋友們,除英國本來就是以英文為母語外,其他國家的英文真的比我們好很多。尤其是德國人,是所有裡頭腔調最不重且最流利的,女兒常提到,每年到美國當交換學生數量最多的國家就是德國,德國人非常喜歡讓孩子到美國學習。

這一大群人有很多很棒的,但篇幅關係,無法詳述。我最想提的是來自法國的Philip先生,這位大哥實在太絕了,因為全團就只有他英文完全聽不懂,除了yesnoenglishFrence之外,你無法與他有再進一步溝通。每次他都喜歡耍寶,他對我和女兒也很好奇,但是礙於語言不通,只能比手畫腳不知所云。反觀一樣來自法國的夫妻,因為英文流利從去年開始就是靈魂人物,今年更以老鳥之姿讓眾人快速喜愛他們,結婚紀念日當天,受到團員誠摯的祝福與關照,他搞笑的演出及歡樂的場面,對比Philip偶而的落寞,好強烈的畫面啊!很多人都說,旅行時語言不是最重要的,其實我的觀點正好相反,正因為旅行不是關在自己的認知世界去理解別人的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去探索、溝通,那關鍵不正是語言?很不幸的,全世界共通語言就是英文,儘管心裡有多少不甘心,也只能乖乖接受囉!

 


飛機或輪船┼火車或巴士組

()  芬蘭(印度)、瑞典、丹麥(伊朗)

芬蘭是主辦國,理所當然是最多人參加的,在過程中除了工作人員之外,也有許多來自其他圖書館的人員,只能說,他們的氣質與熱誠完全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白人,也許我們真的被美國人給嚇壞了,以為所有的白人就等於美國人,女兒就發自內心說:「在紐澤西當交換學生那一年,私立高中的同學個個不愛理人,讓我對白人產生距離,來此才真正了解,之前我只是片面武斷的觀察與斷言…」












在愛沙尼亞一處圖書館的晚上,當地人以最傳統的舞蹈儀式歡迎我們。
當晚,跳了最原汁原味的「土風舞」,天哪!已經將近二十年沒有碰過土風舞啦!

對於芬蘭工作人員,我想在另外在其他機會介紹,接下來我想特別談談三個人:

印度的帕拉許,伊朗的阿里,丹麥的海莉(中文名字都是我們幫他們取的)

帕拉許身高超過200公分,完全顛覆我們對印度人個子不高的印象,他雖然是印度人卻從芬蘭過來,因為他正就讀芬蘭的研究所,並且在學校圖書館兼差。這個印度一哥實在有夠寶,臉上無時不刻都掛著笑容,跳起舞來像個狂風中搖擺的竹子,完全沒有節奏感,但他卻樂此不疲,黝黑的皮膚加上高個子在一群白人中非常搶鏡,加上他憨厚的笑容,瞬間成了最受歡迎的人之一。也許同是亞洲人,我們很快就熟稔,問他為什麼不去美國修碩士,他大笑,芬蘭是全世界最好最和善的國家啊!這回答說的芬蘭人高興死啦!最有趣的事情是我給他寫了兩個中文名字,我警告他:「有一個是正式的名字,另一個是會讓懂中文的人笑死的」。寫畢,我拉著他站在來自丹麥卻在大陸遊學過的一位團員面前,懂中文的他笑得直不起腰,一直重複「怕熱死」這名字,帕拉許聽不懂也跟著傻笑,那畫面實在太可愛啦!



阿里這名字一聽就知道一定是個回教徒,這位在瑞典圖書館擔任館長的大哥,大學時期就到瑞典念書,一路唸研究所拿碩士,結婚生子,不曾再回到伊朗。因為前年曾造訪伊朗,得知之後他好興奮有人拜訪過他的國家,我們聊親子相處也談教育制度,他住在瑞典三十幾年,也為瑞典這國家人民、福利、思想…的優質做了最佳見證。


左邊就是來自伊朗,但已入籍瑞典的「阿里」,旁邊則是來自瑞典的「BO」,兩位都是
舊團員,也是超級老頑童!


來自丹麥的海莉是這個活動中,與我和女兒走得最近的人,今年她是第2次參加,一開始就主動幫我們許多忙,聊天、問候、介紹其他成員給我們認識,一起睡,一起吃,一起笑鬧,可說是非常親密的伙伴了。單身的她是一個有愛心又有耐心的寄養家庭,一個星期有五天,義務照顧一個七歲的小女孩,假日女孩才回到原生家庭,行徑讓人敬佩與讚嘆。永遠笑臉迎人的她,總是替他人設想各種情況,隨時伸出援手,我愛死她啦!


你相信嗎?才不過幾天,我真的比白人還白唷!他們對於我和女兒包緊緊的裝扮,好奇得不得了!
還一度擔心的問著:「這樣會不會悶到沒氣啊?」哈哈!更誇張的是,每次要合照,都要求我一定要包著照,
好讓他們回去秀給朋友看,因為這種裝扮實在太奇特啦!歐洲人愛死太陽,哪像我們避之唯恐不及呢?

自家汽車及腳踏車組:
來自波羅的海三國的夥伴,都是腳踏車組,至於羅馬尼亞的夫妻則是開了2天一夜的汽車來集合。
有幸認識四海之內的朋友,還能一起經歷這麼瘋狂的旅行,這個暑假,真是叫人回味無窮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