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婉約的羌族姑娘



午後悠閒自在的羌族婦女,笑盈盈的與我們話家常




緣起

為一償「到四川九寨、黃龍」旅遊宿願,又不願跟一般旅行團團進團出的羈絆,這些年,我總是四處找機會。

一得知「中華單車文化協會」( ),七月初將推出「九寨溝、黃龍、若爾蓋單車行」,(騎車兼搭車深入探訪和體驗四川藏族自治區 -- 阿壩州的峽谷、高原、濕地草原、河灣、少數民族文化等,最後再騎抵黃龍和九寨溝),能安全盡興的騎車,又不必跟著一群人走固定景點,對我而言,簡直像中了樂透般,二話不說,當然是早早就報名啦!原來預定十人出團,因為我們家三個女兒另有要事,已報名的一家三口也臨時抽腿,導致負責策劃及帶隊的理事長陳守忠大哥,有意放棄這一計劃,還好,我不斷展現最大誠意,而且表達非常樂意團費就以兩人計費方式,最終,團員就我先生和我兩人(其實,後來我一直暗暗祈禱,不要再有其他團員),加上領隊陳守忠大哥,三人行,真的成行,而且,真的是一趟好「行」耶!

 

關於陳守忠先生

陳大哥的豐功偉業,請看他的網站 (http://www.taiwanbike.com/index2.php),其中19987-199911月就已完成"騎向21新世紀"橫跨亞非歐美洲自行車環球二萬公里長征挑戰;以400天時間,騎經二十多個國家,完成環球一圈壯舉,光看這一項經歷就夠嗆人了,就別提其它登山、飛行傘、獨木舟之類的戶外活動,真是叫人佩服到五體投地。最新的訊息是2008年他與6歲女兒陳萱,完成2100公里絲路親子單車壯遊,為全球年齡最小騎單車闖絲路創舉,後來出版了《2100公里的禮物:我6歲,我騎絲路》。

這些年來,他最感興趣的就是帶著同好,往大陸的新疆、西藏、雲南、四川…等少數民族地區單車旅行,乍聽會以為又是玩命冒險的團體,這一次親身經歷,才知道原來這是任何一個健康的人都能參加的旅遊活動,不僅安全、步調優哉游哉,更重要的是一路的支援車,提高了旅行的自主與安全性,減低了所有的風險與不適,徹底顛覆單車旅行既危險又痛苦的主觀印象。

 

三人行,真的好行!

因為三人行,我們不必拘泥於傳統旅行團的方式,少了拘束,卻多了陳大哥在成都人脈的庇蔭,我的川西行,自在又愜意,而且,他的大陸好友也成了我們的好朋友,加上司機大哥又是藏族,一路讓我和我先生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規格與招待,當然,過程中,還是免不了遭遇不可思議的事情,多了驚奇與意外,不過,跳脫了既有的旅遊想像,多了自助旅行的瀟灑與自由,卻不需如自助旅行者費心與擔心未知的一切,十二天寄情於山水間的逍遙日子,為今年暑假拉奏了最美的序曲。


 

汶川

汶川之所以聞名,大體上是拜2008512日大地震所賜,震後三年的汶川,除了刻意留下的災後建築物,以及汶川的震博物館的的珍當時的圖片,已經完全嗅不到一丁點地震後的味道,由此也能看出,大陸極權下的災後重建效率有多驚人。




大禹治水,大禹的故鄉是汶川縣。
背後一幢幢新式的建築,都是震後重建的成果。


汶川地震博物館裡的汶川縣重建模型



512 汶川大地震


地震博物館一隅


繁忙的重建工程,預定明年將有一條高速公路直接從成都通到汶川



震後還留下的景象之一



人去樓空的景象



東方神秘古堡 -- 桃坪羌寨

在唐朝的時期,居住在岷江河谷兩岸的羌人,常跟西藏的土蕃打仗,為了自保,他們必須據險築堡,選擇背靠著高山,面向著河谷,建造起牢固的羌寨,桃坪羌寨就這樣屹立不搖著至今,即使汶川大地震,這裡的屋舍竟然也只是出現小小的裂痕,更加印證千年古堡的堅不可摧。


桃坪羌寨頂樓景象



這一天,細雨霏霏中,我們一行四人走訪了傳說中阿壩州理縣的桃坪羌寨,這座建於公元前
111年,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桃坪羌寨,地震後,曾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

沒有遊人的老寨子裡,石砌房子顯出歲月流轉後的滄桑,安靜、古老,多有味道啊!領我們參觀的是當地楊家大院的楊太太,她劈哩啪啦快速的講解著,也帶著我們在迷宮中移動著,羌寨建築的特色,有碉堡供俯瞰防禦敵人用途,迷宮、機關的設計讓你進的了卻根本走不出去,完善的地下水網以及古老火塘,更是先人智慧的展現。


四通八達,各戶皆相通的羌寨,是其重要特色。


聳立的碉堡,宛如忠心守護主人的警衛屹立不搖




寨子的村民,如今依然遵循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生活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種植花椒、蘋果、玉米等農作物為生。除此,因為被列為國家保護古蹟,也讓此地成了一處重要的景點,所以,不少遊客也喜歡夜宿羌寨,感受東方古堡的魅力所在。而寨子的其他村民,也相繼開始從事住宿、餐飲、土特產品銷售等和旅游相關的產業。

為更清楚古老羌寨屋舍的特色,又另外買了門票進入一間保存相當完善的房子裡參觀,接待我們的是屋主美麗的女兒,據說是當地寨花,雖然已經當了媽媽,不過真的是明眸皓齒,閃閃動人,任誰看了都動心呢!

喜歡孩子的我,跟她的女兒很快的就打成一片,可愛的小女孩,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大大滿足了我這遠到的客人,旅行中永不止息的好奇心。











就隔一小段路,當地政府為發展觀光,模仿古堡,又新修了一大片的羌寨聚落,我是怎麼看怎麼不愛,真是太可怕了!雖然外型幾乎一個樣,但是沒有古味,沒有文化,沒有故事的房子,一點都不值得爬山過水,千里飛來與其相遇。午後的老羌寨裡,爬進屋子裡,依然聞的到菜香,聽的到娃娃的哭聲,窄小的巷子哩,老爺爺身軀佝僂的身影,緩緩消失在彎轉的石牆邊。領著我的楊太太,興之所至,拉著我們到她家—老楊家客棧,又是請吃東西、喝她釀的酒,還高興的唱了幾段羌族的傳統小曲兒,讓我大飽耳福。

多美的際遇啊!你以為你誤入了千年的羌族聚落,望著遠山,踩著石板,聽著腳底邊傳來隆隆的水聲,眼前走不出去的迷宮房子,真實中,總有著迷離撲朔的距離。

就一個旅人而言,對著已然千歲的古堡,短暫的停留,匆匆一瞥,我實在不敢也無法對著它承諾什麼?我沒有包袱,沒有在此生活下去的壓力,不知道,這麼樣的面貌還能維持多久?只能默默祝願,衷心期盼著這座會呼吸,有人味兒的古堡,能這麼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讓後來的人,都能看見先人生存的智慧,品味古磚、舊瓦的溫度與濕度。

 





從舊羌寨看去的新的羌寨聚落
















手上拿的餅,就是要離去時,楊家大姊要我帶上路吃的

她的歌聲真是動人啊!當然,還有她地震後的人生體悟,以及

震後對老房子的保存的信念,聽她娓娓道來,不勝唏噓,卻又讓人感動不已。






離去前,再度回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