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 應女兒以前的幼稚園哈佛 ,前往分享「幼小銜接」的議題。

演講前約略將一些很一般的問題,從學校、老師、家長三方觀點記錄了下來。

近年來雖然已經沒有再帶低年級,不過,在學校只要看到低年級尤其是新鮮人,我的心思總又被撩撥了起來。那麼單純無憂的年紀,那麼天真有時顯得無知的年級,與他們在一起的日子,一直是我教學中難以忘懷的時光呢!

面對即將入學或是未來要入學的新手家長,我的演講總會將重點放在,回歸家庭教育、以人為本鼓勵讚賞不要羞辱、培養閱讀習慣、爸爸媽媽絕對要持續保有自我理想,別因為孩子就忘了自己…。

記得,孩子是老天爺的祝福,不是懲罰,讓我們一起享受「擁有孩子」的喜悅吧!

 

 

大手牽小手,輕鬆向前走

        - 幼小銜接 大家談

 一、   要不要選學校?

二、   要不要選老師?

三、   入學後一些大原則?

四、   父母親在教室的定位?

五、   學校與課後的學習狀況?

六、   孩子在校的人際關係經營?

七、   一生最受用的學習 - - 除了閱讀,還是閱讀

八、   教練還是父母?

 

一、    要不要選學校?

    視個人狀況,例如,工作、住家便利性…,若堅持某個學校的特色,非去不可,就要有心理準備,不怕麻煩就好。

    自由市場,能選擇就選擇,因為不費力,又不必拜託或違背良心走後門

    許多學校已經營造出自己的特色,可以多看或多比較,但也千萬不要過度期望,以為學習就能一帆風順,這只是其中一環。

    先列出你和孩子對學校環境、學校特色、學校學風…的需求,再決定哪一所學校。

 

二、    要不要選老師?

如果你有機會選擇,一點都不麻煩,或是,你認為你一定想要掌握孩子的老師素質,甚至不習代價,願意承擔後續的一些狀況,例如,走後門、欠人家人情、低聲下氣、花費許多精華時間、與人溝通…,就去做吧!

如果你相信,人的一生必有他要經過的挫折或是不順遂,一切順其自然,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若你確定你是這種個性的人,就別人云亦云,花精神跟別人湊熱鬧,好好把握當下,跟孩子互動,打電話跟其他婆婆媽媽討論的同時,不如拿本書念給孩子聽,或是走出戶外去玩去享受。正所謂,走過的都會留下痕跡,無所謂好壞,當時的磨難也許是化了身的祝福,Who knows?何必刻意排除?

老師終究會換,可是,家庭成員是固定的,真正影響孩子最深刻的,往往是家庭,只要家庭的力量夠穩固,夠堅定,孩子的背後一直有一股力量陪伴著,相較之下,外面的影響力就減弱了。

 

三、    入學後與學校及老師相處的大原則?

    充分相信或授權給學校與老師

請相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很願意讓所有的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沒有人想毀了自己的招牌。然而,因為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與作法,於是,有時難免沒有交集或共識。

有時,很難評論誰對與錯,大家各讓一步,一些事情,事後再度提起,對於當時的堅持與衝突,常常覺得啞然失笑,為什麼?很簡單,都是因為面子掛不住或是過度自以為是,也或者,我們常常忘了,人生長長久久,這件事放在這時間軸上,不過也就是一個小點,真的需要大動肝火嗎?

 

    盡量配合學校及老師的要求

每個老師都有其經營教學的想法,不見得合我們的意思。怎麼辦呢?

首先,先看看老師是不是一個很願意接受新挑戰的人,若答案是,你也許可以提出一些方法或計畫,就教老師或是與她一起協同合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可能就得按耐住,盡量別過度干擾其進程,否則,吃力不討好,也很容易造成親師關係緊張。

    花時間有耐心的聆聽孩子對學校或是老師的批評或是抱怨,但切記,不要對任何一方妄作決斷或評論,他需要的也許只是接納或傾聽。私下再找時間深入了解,或跟老師溝通。

 

四、    父母親在教室的定位?

    詢問學校或老師,是否需要協助?

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的熱心過度,造成老師的為難,過猶不及都是當父母親與老師互動的濫觴。有些低年級的活動,的確需要家長協助,但是有些卻會越幫越忙。例如,戶外教學。孩子只要一個清楚明確的指令,就能就緒,一旦過多家長介入,常常變成群龍無首,有些孩子還會仗著家長在場,情緒高低起伏,撒嬌或是故意放肆…,造成管理的困擾。而且,許多家長看到老師指導孩子的方式,相異於自己的模式,有些竟然五雷轟頂,彷彿世界末日,開始胡思亂想,自己衍繹延伸情節,庸人自擾。其實,你看到的是片斷或是自己的孩子,老師要顧全的是大局,著眼點不同,角度相對也不一樣,別那麼緊張,放輕鬆吧!孩子不是也平平安安回來了嗎?偶爾,被罵一罵,自尊心也許受損,卻也能成為我們的一項功課,帶著孩子一起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跟小孩子溝通呢?」

入班當愛心志工,盡量保持平常心,雖不能要求無任何私心,但求無愧於心,盡量將愛心給予需要幫助的孩子,你的孩子絕對因為你的無私,得到最好的回報,因為,身教勝過一切。

不要任意成為傳聲筒或班級的調解人

入班做該做的事,不過度介入或成為班級的代言人,除非你非常自信分寸拿捏得很好,不造成老師的困擾。

若沒有時間常在教室走動,也不忘在聯絡簿禮貌性問候老師,或是給老師加油打氣,並記得表達感謝之意。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你的孩子也學習到了對別人的付出感激,這比任何物質上的贈與都來的重要且溫馨。更重要的是傳達你對孩子的關心,也認同老師的辛勞,不是完全不注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適應情況。

任何大小事最好先向老師確認,或交由老師處理,不要一股衝動的私下解決,或是透過其他人說東道西。若是老師處理的結果你不滿意,我們可以視情況做其他安排。

 

五、    學校學習與課後學習狀況?

孩子入學後的生活作息,絕對要求正常,不晚睡,不遲到,提前整理書包與用具,每天按時寫功課。好的作息習慣是適應學校生活最好的方式。

上班族一定要提前思考孩子課後學習的問題。安排學習場所,適當的課外活動,固定的功課指導…。

學校的功課可能都會很固定,如何在課後調劑或補充學習,需要好好規劃。若能找到優良的學習場所,又能將孩子的潛能發揮,千萬要好好把握,持之以恆不要隨便放棄,也許能從中找到孩子的天分與專長。也可能藉由此,讓孩子有一個認同的團體。

找到一個互助團體,一起養小孩,一起成長,也能減輕彼此的壓力與負擔。但是,必須要有共識,我們不要比較,不要相互造成心理壓力。以愛為前提,大家就能是家人般的相互扶持與襄助。

 

六、    孩子在校的人際關係經營?

    不要勉強孩子成為人氣王,凡事順著個性,在「不傷害別人」的大前提之下,孩子可以選擇做自己。

    如果孩子很想交朋友,但是卻不知如何著手,我們必須要助他一臂之力。邀請班上同學到家裡玩,或是上學放學接送孩子時,藉機認識他的同學,有機會給班級送些吃的或玩的東西…,用分享的方式,就能慢慢進步。

    跟老師聊聊,聽聽孩子在學校的人際狀況,但也不要過度解讀或緊張,只需針對事實想想或評估,是否該採取什麼措施。或求助專家老師都好,別太鑽牛角尖。

 

七、   一生最受用的學習 - - 除了閱讀,還是閱讀

    參考 張曉風教授文章--  《他想要不優秀也難呀!》

 

八、    教練還是父母?

    參考 劉軒文章-- 

《怎麼養孩子?》當父母,或當教練 從《虎媽的戰歌》看華人母親的兩難

 

  幼小銜接 ﹝二﹞:  http://www.wretch.cc/blog/readyouandme/126575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美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